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分析

郑宇霞周玲李亚玲刘红林张泉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小儿难治性癫痫患儿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癫痫药物与强的松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维生素B6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难治性癫痫患儿中采用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06-02

小儿难治性癫痫主要是指已确诊的癫痫患儿,在经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6个月~1年以上,仍存在反复发作,且发作未减少50%。该种疾病在临床治疗上,通常采用二联、三联、四联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难度较大,很难真正控制癫痫的发作[1]。小儿难治性癫痫不仅会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容易给患儿造成心理阴影。因此,采取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2例研究对象,皆为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小儿难治性癫痫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30例,年龄为1岁2个月~12岁,平均年龄(5.8±2.31)岁。将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抗癫痫药物联合强的松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进行辅助治疗,每组31例。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发现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可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癫痫药物联合强的松予以治疗,具体为: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开普兰、丙戊酸钠、托吡酯、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氯硝安定、苯巴比妥钠等常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口服强的松0.5mg/Kg/次,2~3次/天进行治疗。

研究组采用抗癫痫药物联合强的松并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进行辅助治疗。其中,抗癫痫药物与强的松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维生素B6服用方法为口服,10mg/kg/次,2~3次/天。

1.3效果评定

将患儿治疗前3个月的发作频率作为基数,与治疗后6个月发作频率予以对比,进而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为:患儿治疗后,其发作频率与基数相比较,减少不小于75%为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其发作频率与基数相比较,减少在50%~74%之间为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其发作频率与基数相比较小于5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其中“x-±s”表示计量资料,而计数资料则用例数表示(n),(%)表示组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经比较,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患儿出现毛发增多0例,柯兴氏综合征1例,向心性肥胖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治疗后,患儿毛发增多1例,柯兴氏综合征3例,向心性肥胖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经比较,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一大主题,该种病症有较大治疗难度。釆用单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的患儿,即使用药剂量已经加大到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剂量,也很难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的频次和每次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2],临床上常釆用多联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提升疗效,但容易导致明显的药物毒副作用,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因此,釆取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在临床治疗上,需要联合强的松,进行口服治疗,以提升药物的疗效,并控制患儿痉挛状况。但在长期服用强的松后,患儿容易出现柯兴氏综合征、向心性肥胖等长期应用激素后导致的药物毒副作用。

维生素B6又称为吡哆醛,属于蛋白质代谢中氨基酸脱羧酶与转氨酶的一种脑内抑制性介质,具有较强抑制受体感受器兴奋性及阻断神经节突触传递的作用[4]。应用维生素B6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谷氨酸生成GABA,并提升人体脑内的GABA含量,促使脑内抑制性物质浓度增多,从而起到止痉的作用,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采用维生素B6进行辅助治疗,其安全性相对较高[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研究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疗效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且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2.5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难治性癫痫患儿中,采用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江尧.静滴大剂量维生素B6治疗小儿惊厥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10(26):126-127.

[2]刘娇,颜丽.护理干预对小儿难治性癫痫坚持生酮饮食治疗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09):1239-1240.

[3]李慧.生酮饮食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5,21(28):89-90.

[4]牟荣芳,张荣艳.3种不同方式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1):77-79.

[5]谢扑松.注射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12):195-196.

备注:该项目由昆明市儿童癫痫诊疗技术中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