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 2

立体定向钻孔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陈玥廷

陈玥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四病房1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226-02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在非损伤性脑出血中,约占90%,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其中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多急骤起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1]。患者30天死亡率为35%-50%,一半以上的死亡发生在起病的前2天内。绝大多数幸存者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失,发病后30天能够独立生活的患者只能占脑出血患者的10%,6个月后也仅为20%[2]。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立体定向钻孔置管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适应证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过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到12月,共收治112例,患者中男65例,女47例,年龄23岁一81岁,平均年龄60.1岁。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出血量20ml—90ml,有原发性高血压史5年一35年,平均19年。1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69例,一侧瞳孔散大7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双侧瞳孔缩小2例,去大脑强直抽搐4例。

1.2治疗方法首先将定向仪安装于患者头颅,行CT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工作站,三维重建颅脑及血肿,计算置管位置,得出置管靶点坐标数据。患者入手术室,局麻额横纹切口,钻透颅骨后,将多孔硅胶管置入血肿腔,抽吸部分血肿,接引流袋回病室。尿激酶2万u注入,夹管2h-4h后开放引流。可反复多次,直到血肿清除。术后复查头颅CT,直至证实血肿全部或大部清除后,拔除引流管。

2护理

2.1术前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的目的、流程、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治疗上的积极配合。对紧张及烦躁的患者术前给予镇静药物,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过高、烦躁不安时,可适度给予降压药物镇静。术中如发现新鲜出血,且抽吸量大于术前计算量,术中患者躁动,神经症状加重,或瞳孔散大,提示病情加重,为再出血引起,应立即开放引流,遵医嘱注入立止血或凝血酶止血。如不能控制应配合医生果断考虑开颅手术。

2.3术后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各种资料,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处理。②一般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长,要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压疮和感染的发生[3]。病室内应保持安静,避光,避免患者躁动引起血压升高。让患者保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腹内压升高,要保持大便通畅,勿使大便干结,避免咳嗽。若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给予镇静剂,必要时给予冬眠及亚冬眠治疗,使患者血压稳定,降低脑部耗氧量,避免再出血。③预防颅内感染:定时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液的性状、颜色,观察有无新的出血及血凝块,更换引流袋时严密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执行,避免颅内感染的发生。翻身、护理操作及外出CT检查时先夹闭远端引流管,防止引流液倒流,引起颅内感染。病室内用紫外线循环风每日空气消毒两次。④严防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数意识不清,基础护理尤为重要。由于患者昏迷等意识障碍,禁食水或鼻饲饮食,口腔粘膜易溃烂,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减少口腔细菌的滋生。留置尿管注意保持尿管通畅,严格记录尿量,每日膀胱冲洗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经常按摩皮肤受压处,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每两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每次二十分钟,以避免褥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⑤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常因遗留的肢体与语言功能障碍,引起烦躁不安或抑郁,影响治疗,延误肢体及语言功能的康复。作为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消除不良心理反应配合治疗。⑥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无再出血倾向,可向家属及患者讲解发病1周后即开始肢体康复锻炼,保持功能卧位,双手抓握上举每日三次,每次半小时,防止肌肉萎缩。

3结果

死亡3例,存活109例,随诊1一12个月,患者预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4]:I级36例,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自理;Ⅱ级50例,部分恢复生活自理或可独立生活;Ⅲ级12例,需要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8例,卧床但意识清醒;V级3例,植物生存状态。

4讨论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能迅速清除血肿,改变患者的神经症状。置管后注入血肿腔内的尿激酶能溶化液化血肿,利于血肿排出。与开颅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

目前,许多单位采用YL-1刑血肿粉碎针进行置管,该穿刺针具有不易出血、密封性能好、不渗漏、不易感染等特点,与我科采用的术式大致相同,但定位可能出现偏差,引流通道小(只有一个侧孔)。而我科采用的立体定向置管方法,可以准确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的最理想引流位置,且引流管沿血肿长轴置入,引流管带3-5个侧孔,可以加大尿激酶的作用面积并能加大血肿的排出面积,以利于引流。我们通过精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过对患者的护理观察发现,采取手术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工作,能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适应,提高手术耐受力,使手术的危险性减至最小程度,同时避免或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手术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同样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雅度.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见: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58-362.

[2]FayadPB,AwadIA.Surgeryforintracerebralhemorrhage.Neurol1998;51(sppl3):s69—s73.

[3]洪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6);422-424.

[4]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