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 1

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刘正聪王久凤刘锦明李乾英

刘正聪王久凤刘锦明李乾英(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80-01

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将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和我院近年来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组)治疗各种青光眼,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确诊为青光眼病例120例120只眼,其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均小于65岁,随机分为复合组与对照组,复合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结果随访1~12个月,手术成功率:复合组93.6%,对照组78.4%;浅前房发生率:复合组6.4%,对照组21.6%。

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首先给予0.25%爱尔卡因2次结膜表面麻醉,再用2%利多卡因在上方球结膜下行浸润麻醉,用15度刀在正上方做以角膜缘为基底5mm×4mm,1/2厚的巩膜瓣;复合组患者用0.04%丝裂霉素C棉片在巩膜瓣下浸放3min,然后给予300ml平衡盐溶液彻底冲洗干净,用10-0显微缝线牢固缝合巩膜瓣两角顶点各一针,在巩膜瓣两侧中央各缝一针可调节缝线,活结打在透明角膜缘处,通过前房穿刺口向前房内注入平衡液,观察巩膜瓣周边是否有房水滤过,再调整缝线的松紧度,结膜瓣用10-0线缝合复位。

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原理

(1)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2)丝裂霉素C可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滤过区疤痕形成;(3)术后通过控制巩膜瓣外置缝线达到调整房水滤过量从而形成理想的功能性滤过泡和合适的眼压控制。

4护理

4.1术前护理术前要尽量降低眼压,术前给予1%匹罗卡品滴眼液和噻吗心安眼液局部滴眼,滴眼药水后须压迫泪囊2min,避免出现眩晕、气喘、脉快、流涎、多汗等中毒症状,当眼内压降至手术安全范围时即可准备手术。

4.2术中护理术中应配备性能良好的手术显微镜及手术器械。准备好一次性使用的丝裂霉素(浓度为012~014mgPml),抽药液时应注意避免污染,把浸有药液的棉片放置于浅层巩膜瓣下3min后弃去,用300ml平衡液彻底冲洗干净。术中医生需缝合可拆除缝线两针,应准备一次性使用8-0、10-0进口显微缝线各一条。

4.3术毕从角膜穿刺口注入平衡液,以形成前房,保持眼内压适中,观察眼压、前房形成是否稳定、滤过泡形态功能情况等。

4.4术后护理协助医生每天换药,注意观察视力,滤过泡大小、形态和前房形成情况,术后第一天起每天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一次眼压,并根据眼压的高低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可拆除缝线,一般术后3~14d在表面麻醉、裂隙灯下分次拆除可调整缝线。同时在术后3~7天内开始眼球滤过泡按摩,使滤过泡弥漫性扩大,达到滤过道通畅,并在患者出院前教会其正确按摩滤过泡的方法。交待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疾病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教育。

5讨论

我们对120例符合小梁切除适应证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眼压明显得到了控制。我们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有以下几点改进和体会。对65岁以下青光眼患者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棉片在巩膜瓣下浸润3min,有效地避免了滤泡周围的瘢痕形成,术中或术后若发生浅前房可以从穿刺口处注入平衡液有利前房形成,同时术中可以密切观察巩膜瓣周边有无房水滤过,调整缝线的松紧度,使术后不易发生浅前房和利于功能滤过泡的形成。同时可调整缝线术后2~4周拆除为防止巩膜瓣下组织增生、滤过口阻塞再次提供了保障,从而大大提高了青光眼手术控制眼压的目的。

6体会

近年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由于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减少滤过泡纤维化过程,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由于患者视野明显缩窄,视力不同程度受损,心理负担较重,故应重视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做宣教工作时应将病情的严重程度,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预后及术后按时按摩治疗与定期复查,系统、全面、准确地告诉患者,使患者明确青光眼手术的目的是降低眼内压,对视力的提高期望不要太高,争取获得患者的主动配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文炳.临床青光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62.

[2]葛坚,孙兴怀,王宁利.现代青光眼研究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