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复极综合征的新概念及心电图特征

/ 1

早复极综合征的新概念及心电图特征

李竹红

李竹红(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昭通657000)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272-02

早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是ST段上移的正常变异。大多数正常人心电图,尤其是在心前导联上,都有一定程度的ST段上移,但上移的程度不超出正常范围。一部分正常人在某些导联上,ST段可明显上移而酷似心肌损伤或心包炎,这即为早复极综合征。目前对此临床有新的评价,系指外观健康、无心脏形态异常人群出现ST段和J点抬高等表现的心电现象,伴有相关症状者称为早复极综合征[1]。许多学者均认为其是一种特发性、良性综合征。

早复极综合征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5%~9.0%,常见于年轻男性(27.5%~77.0%),呈区域性分布,以黑人最常见(可高达78%),其次在非洲(约9.1%)、亚洲(约2.6%)、美洲(约2.2%)、印度东部或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东欧等地区也有较高的发生率。ERS的平均年龄是39岁,运动员的发生率偏高。

早复极综合征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表现,类似心脏神经官能症,主要症状包括头昏、心悸、胸闷、疲劳、心前区不适、胸部刺痛或闷痛等,临床常有心动过缓,但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损害的表现。心电图表现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会更加典型。特别是在午休、夜间睡眠时,窦性心律减慢时ST段抬高更加明显。运动、情绪激动等应急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而迷走神经张力下降,心率增快,ST段可回降到基线,因此可认为早复极综合征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交感神经张力下降有关[2]。

早复极综合征的主要心电图特点为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和在安静卧床检查时较少动态改变,但在运动或药物等因素使心率增快时,抬高的ST段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反之亦然。

早复极综合征典型的心电图特征:

1J点抬高,J波形成

J波在V2~V5或Ⅱ、Ⅲ、aVF导联最为明显。有时J波出现在V1、V2导联,使QRS波呈rSr’型,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但不同的是V4~V6导联S波振幅明显减小或消失,且J点抬高。

2ST段斜形抬高

在J波明显的导联上,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

①ST段抬高通常出现在V2~V5、Ⅱ、Ⅲ、aVF导联。其中V3、V4导联多见,其次为Ⅰ、V2和V5导联。胸前导联ST段抬高可单独出现,而肢体导联抬高则一定伴有胸前导联ST段抬高。

②ST段呈凹面向上即弓背向下的抬高。自J点处开始,ST段抬高0.1~0.6mV,最高可达10mV以上。V3导联抬高最为明显,但V6导联很少超过0.2mV,肢体导联一般也不超过0.2mV。

③ST段抬高不伴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

3T波高耸

在ST段抬高的导联上T波高耸,双支不对称,上升支缓慢,下降支陡直回到基线。T波高耸以V3~V5导联最为典型。

4胸前导联的R波增高,S波变浅或消失,因而可伴有逆钟向转位

5基本节律

多为窦性心动过缓,也可为正常窦性心律,少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早复极综合征常需和心包炎等病理性ST段上移相鉴别,其鉴别主要依据上述心电图特征。另外,在心包炎时ST段上移的分布范围更广,常在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上都有ST段的明显上移;而早复极综合征的ST段明显上移主要发生在胸前导联上[3]。

早复极综合征患者可有胸闷、胸痛等症状,但多无器质性心脏病损害的依据,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预后良好。值得提醒的是因早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相似,要注意鉴别,以免误诊。总之,对早复极综合征的概念、心电图特征和表现、电生理机制、临床意义及预后的认识在不断地发生演变,熟练掌握早复极综合征的所有特征改变,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鲁端.早复极综合征的临床新评价.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5):321-322.

[2]黄织春.早复极综合征的临床与心电图特征.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5):329-331.

[3]杨钧国,李治安.现代心电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