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作用分析

黄梅芳黄文丹黎赛英

(福建省闽清精神病防治院福建闽清350800)

【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作用。方法:在我院开展品管圈组织活动,且分析活动期间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缺陷问题,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同时,活动主题定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水平。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之前的86.67%提升至96.67%,且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病情掌握合格率由之前的76.92%提升至96.1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解决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效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推动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3-0221-02

精神疾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1]。还有些精神类疾病因为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以及患者自身遗传因素等影响下,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如神经衰弱、癔症、恐怖症以及强迫症等症状,不但侵害了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且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此时若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有效的护理与治疗,则很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身体侵害,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发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对此,应对精神科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方法,但相关研究表明,在精神科中实行常规的护理方法往往无法获得预期的护理效果。精神科病人需要一种全新的有效护理方法,而品管圈护理便可以达到此效果。品管圈主要由互补、相近或相同性质工作场所的人,自发主动组建一圈的团队,其可以互相合作,并集思广益,通过使用科学的品管圈方法有效解决精神科护理方面的问题[2]。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品管圈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患者满意度与护理人员对病人掌握病情的合格率均得到明显提升,现报道如下[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析病区护理质控小组的检查报告,并统计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精神科的护理质量水平。

1.2成立品管圈组织

医院首先应根据精神科病人的疾病情况成立品管圈组织,并选择出一名圈长以及8名品管圈成员,且圈长主要由科室护士长担任,而成员则为本院的护理骨干以及科室的副护士长[4]。

1.3确立课题并讨论

护理期间确定“精神科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探讨课题,且每周进行1~2次品管圈活动,时间持续为1~2小时,之后分析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缺陷问题,找出原因并实行相应的解决对策[5]。

1.4实施对策

首先,精神科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技巧,每位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且文化程度以及心理状态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症状十分复杂且行为怪异,加之精神科病人的主诉很少,以致护理人员很难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精神科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之前,应向其家属详细了解病情,分析患者症状,并指出相应的治疗与护理要点内容。同时,还应分析患者的性格特点及喜好,明确职业与文化层次,从而可以在此后的护理工作中做到针对性处理。其次,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主要利用业余时间针对性的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做到由浅至深。且培训前应做好护理工作的调研,重点培训患者关心以及知晓率较低的知识。培训期间可以采用每月专科讲课、角色扮演以及晨会小讲课等形式,确保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需求,实现系统完善的科室培训。再次应不断完善健康教育资料,为临床健康教育制定明确的考核机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且还应统一宣教标准,宣讲资料必须图文并茂、形象客观,当患者家属存在疑问时,护理人员还应针对性的详细讲解。最后是实行创新性护理工作,严格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确保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改变以往护理人员的排班方式,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以及安全的护理工作。除此之外,医院还应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工作能力及年龄,做好不同时段护理内容的安排工作,以有效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同时,整个护理科室还应实行分组护理方法,明确责任承担机制,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实行分层管理,比如主管护师担任护理组长,5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担任主管护士,而1~3年的低年龄护理人员承担生活护理工作。为了给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严格落实临床护士责任制度,主管护士应做好病人床单位的管理工作,包括床单位的护理、检查以及治疗等方面,全面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之后做好每月的评分工作,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质量评分,选出科室最佳护理人员,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6]。

1.5效果评价

将活动前后的评价指标进行有效对比,以明确品管圈活动的实际效果。其中一方面为患者的满意度,当考核分数大于80分时为合格,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合格率,当考核分数大于85分时为合格。

1.6统计血方法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并采用t检验方法,当P<0.05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具体情况见下表1。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合格率也得到有效提高,具体情况见下表2。活动前后,各项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7]。

表1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合格率比较(例)

3.讨论

在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医院主要面临的问题则是医疗纠纷以及责任事故,尤其是精神科病人属于特殊群体,护理期间存在较大的难度与风险。对此,医院应加强精神科病人的安全护理工作。品管圈活动已经被提出多年,其主要使护理人员自愿参与活动中,以有效锻炼护理人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精神科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增强护理团队之间的沟通有效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对此,为了持续提升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医院应有效开展品管圈活动,切实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在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找出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解决。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还可以改善医院的护理质量与监督机制,强化了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真正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标准化与有序化,从而使得每位护理人员均可以科学找出并解决问题,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开展,期间应做到护理人员内在需求与能力相结合,充分尊重护理人员的工作意愿。且还应做到与护理专业相结合,展开积极引导,真正做到患者满意,提高护理效果[8]。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在对患者实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实施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主编.精神科护理学[D].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总论.

[2]邱利飞,李浩,吴驰云,高杰.品管圈活动在甲状腺外科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J].?河北医学,2015(05):783-785.

[3]么冉.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7):339-340.

[4]陈翠卿.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4(11):1677-1678.

[5]田华.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8):72-74.

[6]高元芝.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8):100-102.

[7]张慧娜,刘彦平.品管圈在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03):453-455.

[8]沈晓琴,丁晓虎.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2):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