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疾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刘小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疼痛科疾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刘小兰

刘小兰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科疾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疼痛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5.00%(5/100)远远低于对照组16.00%(16/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00%(92/100),对照组为80.00%(80/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疼痛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护理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疼痛科;风险管理;护理;防范措施;效果

疼痛科是医院的一个新兴科目,是按照患者躯体疼痛的部位来选择治疗方式,常见的疼痛科治疗方式包括镇痛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微创介入等。疼痛科疾病非常复杂,对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在临床护理中由于操作手法欠佳、风险防范不到位等因素,常常会出现安全性事故,引发护患纠纷,影响医院形象。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疼痛科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疼痛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有62例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9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8.7±2.1)岁,其中有33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21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6例带状疱疹患者、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肩周炎患者;观察组100例患者中,有65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8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9.3±2.4)岁,其中有35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2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带状疱疹患者、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肩周炎患者。两组进行基本资料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入院指导等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具体为: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并制定考核机制。②入院后,首先应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对于低血糖、视力障碍、活动障碍、有跌倒坠床史的患者应重点保护。对于高危患者应安排一人进行陪床,主动采取保护措施,设置防跌倒标志,在走廊、卫生间以及病床旁边应设计扶手,做好防滑工作,加强夜间巡视[1]。③防七叶皂苷钠外渗,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严格按照医嘱给患者用药,保证合适的室温,将液体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保证无菌环境,一旦发现七叶皂苷钠外渗现象,应马上进行处理,更换输液部位[2]。④防医嘱核对错误。组建护理质检小组,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医嘱核对制度,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核对制度进行操作。在交接班时,进行质检,对于重点病例,应做好交接班工作,进行跟班检查,临时医嘱双人核对后才可以具体落实。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应立即调整和改进,每周开一次总结会议,对于本周内医嘱核对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3观察指标[3]

①统计记录两组疼痛科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②应用本院自拟的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疼痛科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事故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5.00%(5/100)远远低于对照组16.00%(16/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表一两组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公众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疼痛科疾病类型复杂,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医务人员操作不到位、医疗护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在疼痛科患者的护理中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引发护患纠纷。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是将医疗护理制度、医务人员、药物、环境、设备、护理技术等各个方面潜在的风险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种医疗活动[4]。

本文在我院疼痛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了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学习,加强质量监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大大提高了疼痛科的护理质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5.00%(5/100)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00%(92/100),对照组为80.00%(80/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常规的护理管理相比,联合护理风险防范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疼痛科的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了坠床、甘露醇外渗、医嘱核对错误以及跌倒疼等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痛科的护理工作非常复杂,难度系数大,容易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抓好规章制度落实,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疼痛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护理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红.疼痛科疾病护理风险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144.

[2]邓燕霞,欧阳珍,周少华,等.疼痛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风险防范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1):73-74.

[3]缪巧英,朱丽萍,张艳华.疼痛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01):57-58+61.

[4]周维维.云南省某三甲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

[5]张薇.PDCA循环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