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休闲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以紫金县凤安镇总体规划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生态型休闲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以紫金县凤安镇总体规划为例

李建会

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促进了我国休闲旅游事业的发展。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小城镇近年来已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主要选择。为保证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良好发展,针对其景观规划和景观塑造的相关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以紫金县凤安镇总体规划为例,对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规划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可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休闲旅游;小城镇;规划设计

近年来,在我国的旅游发展中,休闲旅游旅游已占据了非常大的比率,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针对这一趋势而进行的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由此也对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单一的观光式小城镇规划理念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规划的设计方面已开始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多元化方式集于一身的方向转变。

1休闲旅游型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构成元素

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建立,必须以其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为前提,以旅游产业作为其城镇主导产业,进行相关的资源规划和设计开发。而旅游资源则体现在由当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两个方面,针对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也应基于城镇自身的地域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创新的规划手法和设计方法,突显其旅游环境的生态特色,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的目的。

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景观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在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形成过程中,它们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自然要素包括城填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是当地自然环境的综合体现。自然要素对于度假型小城镇的建立产生的影响在于,因为土壤条件而对景观植物生长产生的限制、因为地形地貌而对当地建筑类型和建筑布局产生的限制、因为气候水文而对当地村镇布局产生的限制。而人工要素则是指游客在当地亲身观察到的具体事物如当地民居、服饰,以及由人工建立的田园风光、娱乐设施等。而非物质要素则是指的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三者都对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以非物质要素的无形影响最能体现出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核心景观精神。

2休闲旅游型小城镇规划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休闲旅游型小城镇是为游客提供具有活动性和舒适性的景观设施服务的。因此在相关的规划和设计中,必须基于游客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在重视游客体验前提下,保证景观的功能性设计。通过结合游客旅游诉求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在规划设计中创造出整洁舒适、人情味十足的小城镇景观形象。利用景观规划建立起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情境感场景,加强游客对于城填景观的理解与参与,不断深化游客的休闲旅游旅游体验。

2.2地域性原则

地域文化特征和由此形成的当地的独特景观特征是休闲旅游型小城镇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因此相关规划设计应对当地特色文化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行有效的保存、利用,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从城镇布局形态、建筑、街道等规划中,展现出当地的文化魅力。

2.3生态原则

生态环境是构建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重要部分,在相关规划设计中应基于自然环境特色,对当地的自然山水格局进行保持,避免人工造景对自然环境的破环,尽量减少旅游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

3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整体景观规划从具体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中心区景观、道路景观、广场、小品设施、导游指示系统等的设计工作等,如图1。

3.1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集小城镇的文化、商业、旅游、交通等功能于一体,是呈现小城镇休闲旅游整体风貌的公共活动区域。中心区景观的设计需充争考虑到将传统文化、特色与现在城镇人居理念的融合,以敞开的空间实现自然景观与文化氛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在交通方面,应体现出小城镇休闲旅游的定位,以步行的方式连接各个旅游风景名胜区域,形成小城镇内部休闲旅游度假的有效的步行系统,同时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做好人车分流设计。在中心广场方面,可采用绿色开敞式空间,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特色,以良好的自然景观设计达到最佳的视觉导向效果,快速吸引游客注意,引导其对于城镇全面性的游览。在人流密集区地段可设置一些辅助型的小广场,一方面可以增加游客的舒适度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更好的引入自然景观的效果。广场的设计应最大限度的保持城镇的原有特色,使得中心广场起到更好的传达小城镇人文风貌的作用。

3.2街道的规划设计

街道在体现休闲旅游型小城镇整体意象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街道景观规划时,因结合地形、地势、走向的变化,对街道周边的景观空间进行科学的设置,以城镇主干道、商业步行街、生活类街道等共同构建起一个动态的、步移景异的景观序列。在体现街道的交通运输功能的同时,通过景观布设、植被种植等手段,加强街道的观赏性。同时还要结合街道的整体条件,进行两侧实体建筑的配套设计。一般情况下,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街道设置比较小,那么街道的整体格局和尺度也宜以小巧精致为主,使街道与两侧建筑形成良好的协调感。同时,配合小巧精致的街道布设,周边的建筑宜保持低矮错落的形式,通过控制建筑的高度,建立与高楼林立的城市完全不同的小镇天际线,进一步体现出良好的生态特征和休闲风格。一般情况下,生态型休闲旅游小镇的建筑高度宜遵守民居建筑高度在10米以下,最高建筑不超过18米的原则。

3.3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在休闲旅游型小城镇,公共广场的功能往往集市政、休闲、纪念、商业于一身,因此从服务游客和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应在满足服务功能和服备半径的基础上,加强广场的地域性、人文性体现,使相关景观的设计在构建小城镇整体形象的同时,加强体现当地特色文化的小细节的设计,同时还要从增加居民和游客体感的角度,增设座椅、路灯等必要的服备设施。

3.4小品设施的设计

小品设施是地域文化元素的重要载体,也是突显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特色的重要设施。小品设施的设计,应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从强化艺术性、渲染地域气氛的角度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同时,在布设小品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数量、年龄、浏览方式等因素,满足旅客的不同诉求。

3.5旅游标识系统设计

旅游标识系统是休闲旅游型小城镇向游客传达浏览信息的重要途径,相关的旅游标识系统由文字、图形、符号等形式共同构成,对小城镇的历史、文化、性质、内容、方位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在进行旅游标识系统的设计时,应结合城镇的整体形象,对旅游标识牌待相关设施进行合理的布设,使其真正起到引导、管理游客的作用。

4紫金县凤安镇总体规划实例分析

4.1整体环境概况

凤安镇,地处河源市紫金县西南部,因镇政府所在驻地形似凤凰而得名,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总人口数22175人,是河源市距珠三角城市群最近的新农村示范片,与深圳的距离仅120公里,与广州的距离为150公里。同时,凤安镇周边有汕湛高速、河莞惠高速、长深高速三条高速公路穿过,并通过120省道和169县道与河源市区、惠州惠城、紫金县城连接。当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地理条件处于山水相间的位置,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带,境内河流为秋香江,水资源丰富。

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来说,具有较好的发展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优势。

4.2凤安镇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相关规划设计

针对凤安镇的休闲旅游型小城镇规划,对其总体发展下位为以生态农业、山林田野风光等自然资源为基础,融入厨师文化、传统文化等独特的本土文化,打造集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体验、养生养老度假、效野游览、客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主要市场定位为以深圳市场为突破口,拓展到整个珠三角市场。在旅游空间布局上,形成“两心、两带、五区、多点、多廊”的构架。

两心即客家人文风情景观核心和凤凰湖自然景观核心;两带即秋香江滨水休闲景观带和横排河活力景观带;五区即

中部城镇风貌区、北部休闲旅游景观风貌区、东部自然生态景观风貌区、南部秋香江岸田园景观风貌区和东南部工业风貌区;多点即指在镇区重要生态自然山体、城镇公园及城镇门户地区等形成的多个空间景观节点;多廊即指包括凤安大道、仁安路-仁里路-谢塘路、利民路、民信路、凤民大道和旅游环路在内的需要重点控制的道路绿化景观通廊。

以上构架正是从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三个方面对凤安镇制定的休闲旅游型小城镇整体规划设计。以下为凤安镇作为休闲旅游型小城镇规划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结合凤安镇自身丰富的生态资源,依由北向南穿过镇区的横排河打造沿河风光带,营造“河流环绕、绿意相伴”的水绿凤安。规划利用凤安镇的生态林地基础,打造了包括2个镇区公园(凤民公园、横排河公园)、4个社区公园(岭下公园、沥口文化公园、书坪游园、新凤游园)、1个旅游主题公园(阳光亲子乐园)在内的7个主要公共绿地。同时,规划中还确定了3个生态效野公园(美心洲湿地公园、谢塘南药园、南云森林公园)的建设计划。

在凤安镇的体闲旅游型小城镇规划中,还确定了保留秋香江沿岸农田和滨河生态林地并沿河建设滨江环形绿道的计划,拟为镇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处具有凤安特色的休闲游憩场所。在秋香江滨水休闲景观带的规划中,拟通过建设通往秋香江及美心洲湿地公园的道路提高该景观带的通达性,同时重点打造美心洲湿地公园、凤安大桥入口门户景观节点、下石有机蔬菜观光种值基地和下坝村五彩田园生态景观节点,形成整个景观带的凤安生态特色,如图2。

横排河活力景观带的规划则重点放在打造具有活力的开放空间方面。通过建立横排河由北至南的文光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南云、莲子两个示范村,以及中部镇区的带状滨河生态景观绿地空间和公共活动广场,再到南部的秋香河湾处的大型花海——拈花湾,使几个主要的生态、人工景观节点有机串联,形成各个特色功能区的联系纽带,打造小镇的活力休闲通道。

5结语

根据市场导向,结合凤安镇当地的相关资源整合,凤安镇在其休闲旅游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以下旅游格局和产品空间架构的搭建工作,使其形成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王佳佳.苏南地区都市休闲旅游型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初探[D].苏州大学,2014.

[2]黄文燕.苏南地区休闲旅游型小城镇旅游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3]杨文静.乡村休闲旅游旅游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