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防裂断措施和方法之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混凝土路面防裂断措施和方法之再思考

张大鹏

齐齐哈尔市市政设施管理处

【摘要】在当前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也应该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经济体系朝着更快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当前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会因为断裂问题的出现而造成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的经济体系建设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本文重点对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对相应的方法进行了在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进一步促进混凝土道路路面的质量。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防裂;措施;方法

在当前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起路面收缩开裂的现象,这是混凝土经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如果那就是断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在较强的限制作用下,就会因为受到较强拉力的影响而出现收缩变形的现象,当拉力超出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影响,就会造成裂纹的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混凝土自身会存在冷缩或者干缩两种情况,由此就会造成混凝土路面的开裂现象,因此要想保证混凝土更加安全的施工,首先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下面本文就将针对混凝土的断裂处理进行深入的思考。

1、混凝土路面防裂缝的主要施工技术

为了能够进一步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首先就应该对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实验中可以了解到混凝土的拉应力控制是通过两方面得以实现的,一方面是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配比,让混凝土的收缩量得以下降,另外一方面要在施工过程控制中多下功夫,起到对各层预防限制的作用。在当前的施工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技术进行预防的。

首先是膨胀补偿的收缩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这项技术大多都应用在防水以及防渗漏的施工过程中,但是在路面施工中,这项技术却很少应用得到。这一技术与其他防裂技术的形成机理大致是相同的,主要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对混凝土的收缩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膨胀水泥以及膨胀剂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在路面施工中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裂缝的出现。

其次是层间减磨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拉应力,层间减磨具有多种方式,或是在层间涂刷一层油,或者垫一层砂,亦或是铺一层油毡,都可以起到层间减磨的效果,在当前的施工中基本上已经不采用垫砂的方式了,因为这种方式在施工中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同时还容易出现漏浆的影响。由此就会造成混凝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继而发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多数的施工中大多采用的方式是垫油毡,这种方式也会具有一些负面的作用,例如油毡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后期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受力不均匀的现象,进而造成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还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由此对路面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上述的问题带来了新方法的出现,即塑料薄膜隔离法,这种方法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并且在施工时更加便捷,具有完善的隔离性能,所以受到施工人员的广泛关注。

2、水泥混凝土路面防裂措施和方法研究

(1)首先应该对路面出现裂缝的时间进行估计,因为在对道路路面施工的过程中,水泥混凝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材料,这种材料固然具有实用性,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开裂的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度,但是受到其自身温度的影响,就会造成裂缝的产生,时间一长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大变宽,最终就会造成车辆无法正常通行的后果。在对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以后,路面温度会得到迅速的释放,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路面出现裂缝的现象。

这种方法是十分简单的,在很多工程中都有所应用,只要掌握好开锯的时间就能有效的对在混凝土裂缝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如果混凝土处在一种凝固的状态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水化热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进行浇筑的过程,时间的变化让混凝土出现峰值以及谷值的特点。例如,在普通水泥的浇筑施工中,通常0h-6h,12h-20h板的温度会处于升温形态,而6h-12h处于降温形态,这是最为明显的变温规律。如果浇筑时忽略了胀缩应力和其他小的影响力的话,则混凝土板温度处于降温状态时,在实际工程中就越容易出现裂缝。

经过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板在凝固过程中其自身的强度特性也有规律可循。通常认为,混凝土最初强度的形成10h-12h其增速缓慢,抗裂性能在慢慢提升。也就是说,当混凝土处于初期凝结状态时,浇筑完成的时间会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成反比例关系。例如,上午浇筑的混凝土一般比下午浇筑的混凝土抗拉性要差,也即上午浇筑完成的混凝土通常比下午浇筑的更容易产生裂缝。由此可知,混凝土板浇筑第0小时是最好的断板控制时间,夏季等炎热气候条件下会增加断板发生概率,当将两者进行联系时,就会发现其中的隐含规律,通过规律运算,得出,在第10个小时的锯缝温度,进而得出锯缝时间。而在锯缝准备阶段需遵循的所有原则里面最重要的,莫过于当计算出板温后,若混凝土板温还处于升温状态,就会加大温差,此时应立即做锯缝处理;反之,当混凝土板温处于下降状态时,则不会加大温差值,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在次日再行锯缝处理,等到第10小时温度再锯缝。

(2)步骤方法。以气象预报预测施工开始时的气温T为依据,对终凝后的板温进行预测。这里需要预测的板温,实际上就是预测气温和板温与气温的差之和。根据工程施工经验,混凝土的终凝时间通常不会大于12h;然后把浇筑混凝土的温度T和第12小时的预测板温连线,计算出第10小时的板温,根据这一节点温度来推算出锯缝控制的最佳温度。在工程实践中,施工单位的常规做法是:上午浇筑的板锯缝较大一些,而下午浇筑的板多适宜在第二天的早上锯缝。本篇文章运用的是定量分析法,从理论角度来证实这一做法的合理性。上述所讲的方法是以温度应力不高于稳定度强度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这一方法,可推算出锯缝的最佳控制节点,结果为混凝土浇筑后的第10小时。这一方法适用于早期强度增长快速的水泥,而对强度增长慢的水泥,在锯缝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缝槽边缘被破坏的情况,这主要源于混凝土的强度较弱,这一点应当引起特别注意。

3、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论述可知,水泥混凝土路面虽然难免有裂缝问题出现,但只要方法得当处理及时,就能够有效控制甚至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样,也是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自身缺陷,更应引起施工单位的注意,一旦在施工完成后还检查出裂缝隐患,将不利于路面的后期使用,一旦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此种情况,则应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敏.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25)

[2]侯锋锋.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正交试验法优化研究[J].低碳世界.2016(24)

[3]杜玉凤.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