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

王榀华

青海红十字医院产科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有剖宫产史的再次妇产科手术产妇,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新式组和改良组,比较三组产妇在二次妇产科手术围术期主要观察指标情况。结果:三组产后术中腹膜粘连、严重粘连、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娩出胎儿耗时等主要指标改良组显著低于新式组和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体温和排气时间改良组显著低于新式组和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产妇在再次妇产科手术时,盆腔粘连和术后并发症等发生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和新式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剖宫产;妇产科;手术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高危妊娠和难产率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手术已逐步被广泛应用到妇产科,剖宫产率逐渐提高,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的重要手术方式,已成为解决产科难产及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剖宫产手术方式较多,但作为一种开腹手术,具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均存在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常见的主要有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和前置胎盘和子宫切口瘢痕,盆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是妇产科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本文探讨分析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旨在分析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和难度,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并实施二次妇产科手术的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8.7±4.2岁,平均孕周为38周,所有患者均为瘢痕子宫二次手术指征。产前指征为:24例胎儿窘迫,13例臀位,12例产程停滞,8例巨大儿,4例前置胎盘,2例重度妊高娠子痫前期,1例内科疾病合并妊娠,4例骨盆狭窄畸形。根据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24例,新式组(新式剖宫产)20例,改良组(改良新式剖宫产)24例,三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手术指征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产妇取仰卧位,常规术前准备,行再次剖宫产手术,首先切除其原手术残留瘢痕,在子宫下段进行横向切开皮肤约10cm切口,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剖宫产术式,异位妊娠、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记录三组产妇再次剖宫产的腹壁切口愈合情况、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腔粘连情况、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娩出胎儿耗时、手术耗时,进行对比分析[3]。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间基本资料比较

三组产妇术后情况如表3,三组产妇术后切口均良好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体温和排气时间改良组显著低于新式组和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腹腔粘连是剖宫产术后影响再次妇产科手术的主要因素,临床研究证实,炎症、纤维组织沉积和腹膜损伤等妇产科手术常见问题是造成腹腔粘连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时,受首次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盆腔粘连发生率较高,影响再次妇产科手术。传统剖宫产手术术中刺激较大,其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容易引起异物反应和缺血坏死;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式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和减少腹腔粘连等优势;而改良新式剖宫产在新式术式的基础上具有进腹方式为撕拉式,不进行缝合脏及壁层膜操作等优势,避免腹腔因受刺激而出现盆腹腔粘连的发生[4]。本文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结果发现,改良组术中腹膜粘连、严重粘连、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娩出胎儿耗时等主要指标显著低于新式组和传统组,术后切口感染、体温和排气时间显著低于新式组和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首次剖宫产采用改良新式方式的产妇在二次妇产科手术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对二次手术影响小,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婷苏.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4):87-88.

[2]张静.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86-87.

[3]曹慧芳,侯娟,石爱辉.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6):3482-3483.

[4]范鹏莺.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