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落生活型结构探究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基于群落生活型结构探究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

苏亦曦

广西城市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现代城市园林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等方面,而且逐渐成为了市民休憩、娱乐的重要场所,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的实用价值,就需要基于群落生活结构,进行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从而在园林内部营造出别具风格却又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和生活习性的景色,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首先概述了群落生活型结构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随后就具体的设计要点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群落;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配置原则

引言

以往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只追求植物景观的美观性,而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客观发展规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强,后期管理成本较高,园林绿化效果不明显。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成熟,园林设计师更加注重结构性设计,遵循自然生态客观规律,应用群落生活型结构开展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园林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后期管理成本。通过对群落生活型结构的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的探究,为今后城市园林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1群落生活型结构近自然植物的设计内涵

1.1设计目标

城市园林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包括园林所在的地理位置,主要的功能,以及现有的资源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设计目标、制定规划方案,为下一步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综合来说,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的目标有三方面:其一,发挥生态价值,主要是用来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内空气质量,吸附灰尘、降低噪音,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其二,发挥观赏价值,通过合理搭配各类植物,营造别样的园林景观,满足大众审美需求,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其三,发挥社会价值,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锻炼和娱乐的场所。

1.2设计内容

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当从专业角度,尽量的依托园林内部原有的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加入一些近自然的植物景观或其他景观,达到营造舒适园林环境的目的。在实际设计时,需要体现以下内容:首先,要进行生态设计,尽量选择多样的、本地的植物,增强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进行自然设计,尽量遵循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最后,要进行实用性设计,满足公众观赏自然植物景观的客观需求。

2近自然植物景观的设计

2.1观赏型植物景观设计

观赏性植物是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涵盖了多种植物类型,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矮小的灌木,通过进行各类植物的高低搭配、颜色搭配,能够提升园林观赏价值。在群落配置上,要考虑不同景观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尽量以本土植物为主,不会对整个园林植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影响。例如,乔木用竹节树、丛生柚子,灌木地被用三角梅、翠芦莉、长春花等,既可以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结构,又能够保证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景色,满足了市民对于园林景观观赏价值的需求。

2.2环保型植物景观设计

环保功能也是园林近自然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之一,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当根据环境保护需求,选择具有特殊功能的植物。例如,临近工厂、公路的园林景观,需要降低噪音、吸附粉尘,就需要种植香樟、鱼尾葵、三角梅等植物,还可以在公路两旁沿路栽种相思树、夹竹桃等,也能够取得比较显著的吸尘作用。对于位于市中心、居民区附近的园林,则主要以释放氧气、改善空气环境为主,可以搭配种植翠芦莉、炮仗花、垂叶榕、三角梅等。对于环保型植物景观设计,还要合理控制不同植物的栽种密度,以达到最优的环保效益。

2.3保健型植物景观设计

这种类型的群落物种较丰富,多以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的物种为主,如樟树、罗汉松、石楠、柳树、台湾栾树、夹竹桃等,药用植物如杜仲、天麻、肉桂等。群落的结构也较丰富,但通常结合观赏型园林的特点进行建设。在配置这种植物群落时,应当选择那些挥发物杀菌力强的树种和地上部分具有芳香气味、姿态优美或花形美丽的芳香植物,运用“近自然群落”营建方法,搭配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木,形成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结合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如挥发物质杀菌作用很强的樟树、罗汉松、夹竹桃类等),与气候、季相等条件统一考虑,实现群落的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4文化型植物景观设计

通过植物群落来塑造文化环境,体现地域文化风貌。在城市的古典园林区、风景名胜区、古迹遗址、寺观园林、纪念性建筑风景地等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可用特定的植物造景,用“花语”创造它的意境美,对自然景观和文化环境加以提炼。在规划布局上,可以仿照前面保健型群落的设计原理和单元划分。但在植物选择与配置上,要注意文化意境的表达,选择有特殊意韵的保健型植物,如选择竹节树、岭南山竹、银杏、桂花、花石榴、竹子、木芙蓉、龟背竹等搭配,对绿化形式进行创新点缀。

3近自然植物与其他元素的设计

3.1道路植物景观

园林主干道路和小径上的植物搭配,也要体现出差异化,可以避免审美疲劳。例如,园林主干道路两侧,应当种植一些挺拔的乔木,例如胭脂树、小叶榄仁、秋枫等,同时,为了避免道路景观过于单调,还可以在树下组合栽种一些花灌木地被,例如西洋杜鹃、雪茄花等。对于园林小径,两侧也可以用低矮灌木作为围篱,这样市民漫步在园林中,也能够享受到自然野趣。

3.2湿地植物景观

园林内部可以设计水景或雨水花园,一来可以让城市园林具备蓄积雨洪和净化水资源等的功能,二来也能够增加园林的观赏性和游玩乐趣。在水景和雨水花园中,需要因地制宜的栽种湿地植物或水生植物,例如水边植物有千屈菜、旱伞草等,水中植物有睡莲、荷花、水葫芦等。湿地植物还能够为两栖动物、水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更加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

4近自然群路植物的配置原则

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近自然植物景观的设计与搭配时,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其一,要注意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配合,避免在视觉效果上出现过于突兀的情况,例如颜色搭配要自然,让人置身园林之中,能够有一种和谐、舒适的感受;其二,要优先考虑近自然景观的生态价值,例如尽量减少外来植物,避免使用单一植物,以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其三,要追求园林植物景观的韵律美,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园林景色,满足人群的观赏需求。

5结语

城镇化的发展,让城市内部的绿地资源越来越少,市民渴望拥有一片自然园林,在工作之余能够有一处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需要基于群落生活型结构来进行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最大程度上还原城市园林的野生趣味,让城市园林兼具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园林设计师要从生态群落角度出发,让近自然植物景观与周边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同时保证园林植物群落系统的稳定性,持续发挥城市园林的多重价值。

参考文献

[1]祝彬,高素萍.城市森林岛屿的营建构想——以成都市城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岛屿营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35(12):3533-3534.

[2]李晓鹏,齐石茗月,范舒欣,等.郊野公园近自然植物景观与群落生态设计研究——以北京南海子公园为例[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

作者简介

苏亦曦,女,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