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

陈慧英

青海省西宁市大堡子小学810005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在学生步入社会的时候才能拥有广阔的就业空间。本文首先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特色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了该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能够使该专业得到一定的创新以及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特色;有效性策略

前言:随着新课改在我国教育界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小学教育也被不断的改革以及创新。对于学生而言,小学时期的教育能够拓宽其思维的广度、培养其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教育是很多师范类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正不断迎接着创新以及改革的挑战。通过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可以使该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出色的实践教学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灵活的技能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一、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特色

(一)拓展海量化的资源

伴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浪潮已经向人们袭来,特别是一些信息资源库的创建,及时的传递与共享了许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对于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使教学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各个学科也逐渐形成了教材、试题以及案例等一系列信息资源。其中还具有各类考试、作业等虚拟环境,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教学课件以及观看专业讲座等。学生在这些共享的资源中不断探究问题,不仅能够进行实践学习,还能够使自身的思维得到发散。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内容,当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库的搜集,找到网上关于这节课程的优秀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材料,然后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情况,整合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方案。通过这种资源的共享,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还可以使学生自主的进行资源的探究。

(二)提升学生专业化的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来说,学校通常会对实践教学的次数以及时间进行规定与要求,但是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却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传统的实践训练缺乏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然而,当下的实践教学则更加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方式也变的更加灵活,同时也营造了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参与感得到了增强。通过校与校之间的合作,开展实景教学,能够使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得到提升。以学致用,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理想效果。

二、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有效性策略

(一)学校自身的改变

对于开展实践教学,首先学校就应该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大力实施全员实践,尤其是学校的领导者以及相关负责人,更要对实践教学有着正确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理念。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自上而下的形成一种实践体系,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2]。总的来说,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性质、实际教学以及对以来发展方向的规划等,创建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对实践教学所需的各种设备进行完善,并且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制度,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中得到综合性的发展。此外,学校对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开展培训活动,使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以教师为榜样,并且在学习中不断的创新以及改革。只有学校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与基础,才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气氛得到活跃,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使其在步入社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二)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实践”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就应该将理论结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实践环境,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理论结合实践,就应该做到两者之间的相对均衡。对于理论方面的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不断的加强,让学生能够对教学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同时教师还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信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宽度以及深度。当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的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训练中,使两者的关系得到能够平衡,确保能够有效的实施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已经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有合作关系的小学校园中,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巩固理论知识。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秋天的雨》一课,学生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进行课程导入的阶段,在大屏幕上为小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秋天或是秋雨的图片或是视频,这样能够成功的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孩子们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通过亲身的教学经历,学生能够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得到平衡。

(三)转变评价方式

在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而建立结合他评与自评的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才更具备综合性以及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也是引导者,应该尽量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欣赏与赞美[3]。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评价内容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评,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考评,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训练中。此外,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切实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能够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相关的学习以及改进。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而言,学校要想使实践教学得到强化,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经验,学校就应该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学校自身的改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式,使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得到实现,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阚敬艳.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创新与应用[J].才智,2016,(25):95.

[2]张曙光.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实践性转变与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研究[J].才智,2015,(05):217.

[3]王林发,刘海涛.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