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空间景观边界营造方法李常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园林空间景观边界营造方法李常青

李常青

深圳市万卉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518042

摘要:景观边界是边缘物种的栖息地,由于其具有高环境异质性、生物多样性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因而其位置的变化可以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者。为了丰富园林设计理论,本文借鉴景观边界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园林边界的概念,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关于园林空间景观边界的营造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园林空间;景观边界;营造方法

引言: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逐渐重视起了城市的外部形象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园林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空间进行有效的搭配,在不同的空间搭配不同的植物,既能够使园林景观在空间上更具层次感和自然美,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一个城市的外部形象。

1.关于园林边界的概述

园林边界是指园林实体与外部环境或园林实体内园林各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在这里园林边界或者是园林实体本身与周围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使园林实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用围墙与外界隔离;或者是园林实体内各造景要素,例如道路、水体、假山、植物以及小品建筑等所形成的边界;或者是在这些园林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生态因子的变化,从而形成对植物、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区域.园林边界所围合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形状,有时候界线是清晰的,有时则是模糊的;有时是实的,有时则是虚的;有时是物质空间,有时则是精神空间.园林边界的形成一般不像景观边界那样复杂,那样需要漫长的时间,因为园林空间往往尺度较小,而且园林环境的形成人为的因素占有较大的比例.园林边界可以是一条线,也可以是一条带,还可以是一个实体.在对边界这样认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园林景观设计优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会更加具有美感。

2.园林边界的营造形式

园林中,根据柔性化的原则,在边界处主要借助植物、水系等景观构成要素来完成过渡地带的设计。

2.1以水系为边界

在空间环境中,不同形态的水系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边缘,水系本身可以作为分隔空间的要素。由干水可流动、可塑物质,给人以柔性的存在感,因此,从水系边界入手,明确水体边缘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合理地设计出优美的水体景观和岸线景观,提升边界的营造技艺。

比较典型的是苏州4大园林之一的沧浪亭,该园临水而建,水系将园内与园外分隔开,四周清泉环绕,没有围墙将其隔断。即以柔性化的水系取代了园林围墙,将园内外自然地联系起来。

2.2以植物柔化边界

在边界用各种造景植物进行搭配,可以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满足人们对景观环境的需求。另外,通过植物进行柔化边界时,可以结合微地形和地形高差等场地环境,合理地选择植物的种植方式,以达到预期的种植效果。植物种植方式包括自然式与规则式。自然式的种植方式可以结合微地形设计,如水体驳岸具有高差,根据地形进行植物的选取和种植,缓和水体边界。

道路边界属于硬质景观,而植物属于软质景观,道路边界与植物的交接既可以是面与面的也可以是线与线的方式。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都应保证道路边界的挺直,界线的清晰,交界线的面或线都可以通过植物进行软化及修饰,不仅要满足美观的需要,还应满足功能的需求。

道路边界掩映在植物群中,植物顺着道路的方向连续栽植。这种方式柔化道路边界的效果比较突出,一般选择植物叶子茂盛的或姿态柔美的进行自然式丛植。但缺点是如果没有管理好,有时对视线会有一定的阻挡。

植物是顺着道路的方向连续栽植,但植物与边界有一定的距离。这种方式与第一种正好相反,它对道路边界的柔化作用相对较弱,因为边界都呈现在视线范围里。一般选择修剪了的灌木。

2.3廊的边界营造方法

古典园林中,廊在造景的同时,创造了似透非透的空间关联。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园林建筑廊与园林围墙形成的复合空间,称为廊墙复合空间。在边界的线性空间中,廊墙空间属干三维空间,其内外可双向交流,既产生柔性的过渡,同时又增添界面的渗透和层次。廊墙空间的类型分为单面廊、复廊和双层廊等,廊在平面上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以复廊为例分析其与墙组合空间的边界柔性化方法。

复廊和围墙所营造的边界空间极其丰富,其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带漏窗的围墙、多变的廊道。位于苏州的古典园林留园,全园曲廊回环,园中有蜿蜒高低的长廊在670m以上,联系全园的景观并自成景观。廊的内壁上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多处,墙上开各种形态的漏窗共200多个,园林内部的景观之间,虽通过围墙相隔,却通过廊道相互连接贯通,漏窗和洞门使两边景色形成了相互渗透的效果,似隔非隔,虚实相生。留园中的爬山廊随山势起伏,在廊墙交界处用山石花木进行点缀,将小空间作为柔性边界连接。游览于园中长廊,步移景异,虽沿墙行进,却也无生硬之感,就是边界柔化的效果。这样的营造手法,实体的墙通过空廊、山石、花木掩映,廊墙结合创造边界空间,并创造了空灵之感,使边界地带富有生气,吸引游人。通过围墙的划分与廊的曲折变化,可延长景观线,增加空间层次,增加游人观赏的兴趣。此手法即借助漏窗和植物、山石等元素,形成廊两面空间的柔和连接和过渡。

通道或廊道作用:景观边界是生态系统或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物种流)流动的通道;过滤或障碍作用:在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的流动中,景观边界犹如细胞膜,起着过滤作用,它使一些组分顺利通过,而另一些组分则受到阻碍,这可能与植被的结构、动物种群的密度等有关;源的作用:由于景观边界两侧物质和能量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导致生态流自景观边界向相邻景观单元的净流动,起到源的作用,这种作用受景观边界的宽度、垂直结构和形状等的影响;汇的作用:景观边界的汇效应是指景观边界吸收和聚集生态流的功能;生境的作用:景观边界有自己特有的生物和环境特征.

2.4水体基质边界营造方法

古典园林中有不同的景观要素,元素基质也不相同。从水体到陆地区域的过渡,从陆地到假山叠石的区域过渡,过渡区域即边界的存在形式,对园林造景至关重要。园林中的水体曲径通幽,意境美妙;而水体的边缘驳岸是两种介质的过渡地带。因此,其驳岸的处理应得到重视,否则容易变成缺乏生气的消极空间。水体边界若太过生硬,过渡不自然,园林的整体空间就会被割裂开来;若将边界柔化,可呈现出自然的过渡状态,将生硬的消极空间转为积极空间。

在城市中,大片的水景和人工湖的边界处,水景多设计成小溪带状,周边进行绿化,布置小品、亲水空间等,从而创造出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将生硬的实体边界转变为柔性的景观边界。但是,在一些城市河堤的堤岸处,原本应该呈现的是生态自然状态,却变成了人工打造的水泥护坡驳岸,边界生硬,了无生气。除了视觉上缺乏美感,人工河湖中存在着大量的生活产生的废料,包括氮和磷等,加速藻类的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基于此,如果河岸边界处设计多层次的植物层,起到缓冲作用,一部分的氮和磷就会被植物阻挡和吸收,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5园林硬质边界

园林硬质边界是指由园林硬质材料组成的界线对园林空间的分隔所形成的异质性区域.相对于软质的植物材料来讲,这里的硬质包括除园林建筑、园路以外的园林铺地、小品、构筑物等.园林硬质边界对植物设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对树池植物的种植方式、植物的选择、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滨海园林中,由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关系,植物的生长需要起保护作用的硬质边界.在热带园林中,硬质景观需要软质的辅助,也正是由于软质材料的作用,硬质不表现得太“硬”如在巴厘式的庭院中,水池的边界一般是规则的,但是在软质材料的帮助下,庭院的感观效果仍然是较自然的.同时硬质边界又为植物的生长做了一个空间上的规定,这就是热带园林中难能可贵之处。

3.总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园林边界在园林的空间景观设计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园林边界概念的提出是试图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尤其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一种新的视角。也许有人会认为科学性太强,从而使园林作品缺乏艺术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上会存在诸多问题。关于如何兼顾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问题,在这里不想更多地讨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园林边界的设计方法在园林设计上加以应用,因此,园林边界的应用原理、设计的程序、设计步骤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叶敏.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方法初探[J].西南大学,2010

[2]晋爱香,魏荣荣,门晓丹.浅析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21)

[3]刘天宇.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科技经济市场,2016(4)

[4]宋明杰.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农村科学实验,2016(4)

[5]窦永红.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现代园艺,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