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

付萌萌

付萌萌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从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到现在大力提倡和发展职业教育,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育的内容也不断改变,高职院校教育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创出了历史高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单就高职院校教育的内容而言,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学科教育内容不断加大,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严重缺乏,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基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旨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践行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思考;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深入、积极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因此,如何更好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

1高职院校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1.1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机制存在弊端,忽视人文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育人才的任务。通常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所取得的成就标准,主要是看该校的教育对象的技术能力及发展水平。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机制更推崇科学主义的教学观,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在教育领域盛行,大多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教育,同时很少有高职院校能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传统文化教育薄弱、文化素质教育缺失的现象,学生很难感受到人文关怀;伴随这种现象出现的往往是伦理失范、信仰缺失甚至是道德滑坡等。

1.2高职院校缺乏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教师,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中很少有做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专业教师。为弥补专业教师不足的缺陷,很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也未曾开展过相关研究,就担负起相关的教学任务,这最终会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的讲授浮在表面,最精髓的部分难以深入人心,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不足,文化创新更无从谈起。思想政治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达不到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目的,最终这样的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变成了应付课程标准。

1.3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不高,学习成效甚低

受快餐文化,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盛行的风气影响,相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和民风民俗的学习,学生更愿意接受也更热衷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这是因为西方文化的感官性和冲击力都比较强,加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很少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提不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表现出淡漠化的趋向。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的路径

2.1高职院校应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要打造一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适应时代要求,使用现代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创新形式,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不断深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认知;进一步对全体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对国学知识进行专业培训;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高职院校辅导员骨干培训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敬的心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就像黄庭坚得道的故事“闻木樨香否”一样,从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2加强校内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营造浓郁育人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一种无形的资产和精神财富,是学校的灵魂之所在。校园文化是以学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师生共建的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加强校内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是高职院校精神风貌的展示,是体现着高职院校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更能增加校园的历史感,提升高职院校的品味。校园物质历史文化的宣传,有形的建筑、雕塑、文字等;制度文化的宣传:校纪校规,奖惩制度的宣传;精神文化的宣传:校史校训,教风学风等。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屏幕等新兴媒体被广泛引用,校园文化宣传更应该注重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制作适合多种新兴媒体传播的优秀传统文化佳作,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易于被学生接受与认可。

2.3强化课堂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拓展校外实践

校园、课堂永远是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这个主渠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素养的提升,都是在课堂。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知识的深化;学生既要做知识的接受者,也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积极拓展校外的实践活动,增强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利用博物馆、红色革命地、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歌剧院、历史遗迹等具有中华传统文化风貌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利用校外实践形式,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践行能力。

2.4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论坛和学术交流

高职院校中应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发挥文化的感召力,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吸引力,产生好感,并产生热爱之情。以多种形式开展讲座、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活动,促进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育,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向往和总结。高职院校要充分担任起历史使命,发挥教书育人、引领时代的作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大学生的心田,蓄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情怀,引领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应不断改进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必须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更要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开发出助益高职院校综合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新资源。

参考文献:

[1]黄燕.高职院校亟待改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J].大学教育,2014,(9):31-32.

[2]王慧女.对中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校园旬刊,2017(10):5-5.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