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陈俊彬

身份证号码:44050819900706xxxx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施工难度也大大提升。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超长或者超宽的混凝土结构,为混凝土的施工带来极大的麻烦,传统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施工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出现了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技术,不但有效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困难,而且极大提升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本文对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膨胀加强带;后浇带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度0.5m,侧墙高6m,厚0.3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S10;地下室顶板厚0.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按设计要求设置后浇带,不仅整体性差,而且施工十分麻烦,工期长;为实现甲方进度要求、为保证结构混凝土连续浇筑,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消除质量隐患,快速施工,确保主体结构安全;经项目经理部研究提出,采用补偿收缩混土无缝施工新技术,取消后浇带,设置加强带。由于该工程框架结构梁与拉梁后浇带的设置位置,既是结构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易发区,因此在后浇带位置可用加强带替代后浇带。在本工程中,对框架梁采用加强带取代后浇带,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的一种有效的新型施工工艺,有利于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和建筑造型的要求,简化施工工序、缩短工期。

2、膨胀加强带构造措施

加强带在框架梁与拉梁上沿轴线方向各设置一道,宽度0.8m,在加强带的两侧架设密孔钢丝网,网孔5mm,以防止带外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带内增加钢筋数量与钢筋规格同原设计后浇带的配筋,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施工中,先浇加强带的带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加强带,加强带用膨胀混凝土连续浇捣。地下室底板、外墙、梁、楼板加强带构造做法如下图所示。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外加剂

膨胀剂选用UEA等膨胀剂,质量应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标准。

高效减水剂等化学添加剂和矿渣粉等掺合料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原则上,普通型膨胀剂掺量(替代胶凝材料率)为10-12%,对于低掺的高性能膨胀剂为7-8%。但是,由于水泥的活性和组成不同,化学添加剂的品种和掺量不同,必须根据现场原材料和混凝土坍落要求,以及GBJ50119-2003规范要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应达到水中14d的限制膨胀率≥0.015%;填充性膨胀混凝土水中14d限制膨胀率大于0.025%,同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和抗渗标号。应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的限制膨胀率设定值确定膨胀剂的掺量。

6、质量控制

早强型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有着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质量控制,以前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6.1对于进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于应用到早强型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之中的原材料应当加以严格的控制,主要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水泥和一些辅助添加剂。对于投入到工程中的水泥和辅助添加剂必须具备质量检验报告,并通过检测,其质量达到使用要求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第二,砂质量的控制,对于砂的等级进行严格检查;第三,控制石子的大小直径在一定范围之内;第四,投入使用的水应当为普通饮用水,其中不能含有较大颗粒的污染物。

6.2对混凝土的配制进行严格的控制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对于早强型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技术的质量影响较大,对此应当加以严格控制。首先,在混凝土的配置比上应当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加入的各种材料进行计量,并保证其误差保持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其次,对装料的顺序进行严格的控制,石子-水泥-外加剂-砂-水,保证按照此顺序进行添加;第三,对搅拌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干搅一分钟之后,再进行两分钟的湿拌;第四,对混凝土的初级塌落度进行严格的控制;第五,对于加强带的设置工作要严格做到位,尤其是两边的钢丝网应当进行仔细的固定。

6.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其浇筑的温度、速度以及顺序等进行严格控制,才能够有效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首先,在浇筑温度上面,应当保证混凝土的最低浇筑温度和最高浇筑温度分别不超过5摄氏度和35摄氏度;其次,在浇筑的速度方面,应当根据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节,保证第一次倒人的混凝土在发生初凝之前倒人第二次混凝土;第三,控制浇筑的顺序。应当将混凝土结构之中的混凝土作为浇筑的中心,从其两侧向中心位置展开施工,膨胀加强带应当放到最后来进行浇筑。

6.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

在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施工时,应当严格控制好振捣的方式和振捣的时间,在振捣过程中做到“快插慢拔”,将每次振捣的时间控制在9s左右,不宜振捣时间过长,以免造成结构上的不均匀。

6.5注意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对其保温、保湿操作应当引起重视。当混凝土在浇筑、收水工作完毕之后,通常需要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并检查是否有破损或遮盖不严的区域,防止混凝土出现较大的失水,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7、实施效果

7.1工程质量

工程结束后,对全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目前地下室超长无缝结构未发现可见的结构裂缝和渗水等情况。实践证明采用膨胀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既达到了结构一体化的初衷,又避免了裂缝出现,同时简化了施工过程,是一种可行的结构施工方法。

7.2经济效益分析

膨胀加强带与板同时浇筑,不仅省去了后浇带的清理工作,基础伐板后浇带底部的200厚钢筋混凝土配筋带亦可取消,并且,顶板每道膨胀加强带与板同时浇筑,加快模板和钢管支撑的周转,从而可简化施工过程、降低了工程造价。经综合测算,由于采用加强带工艺,本工程降低造价24.5万元左右。

7.3工期对比

按常规设计要求,每40~60m设一道后浇带,等地下室主体结构混凝土浇注后60d再浇注后浇带处膨胀混凝土,将延长工期60d左右。本工程采用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后,混凝土实现连续浇筑施工,缩短了工期,仅用了80多天时间就完成了21134m2的混凝土结构施工。

8、结束语

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采用膨胀加强带,可以连续施工超长混凝土结构而不留缝,减少了分缝处理带来的麻烦,大大缩短了工期,体现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2]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

[3]冯浩,朱清江,混凝土外加剂工程应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4]李文平,林伟洪,彭明祥,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陕西混凝土,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