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畸胎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肺内畸胎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涂小妹

涂小妹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江苏无锡214002)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263-02

肺内畸胎瘤可能系迷走神经的胚性组织沿支气管下行为肺胚基所包绕而形成的肿瘤,与错构瘤同属发育性肿瘤[1]。肿瘤可位于肺实质或支气管腔内,多为圆形实质性或囊性肿物,大小不等。在临床上很罕见,可无症状或很轻微,一般在肺部检查或行支气管镜检时偶然发现。若瘤体较大,则可部分或完全阻塞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一旦发现应手术治疗,切除彻底,力求根治。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及宣教:开胸手术创伤大且经济负担重,患者对手术和预后都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可表现为性情暴躁、情绪低落、遇事多疑。因此,护士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和焦虑程度,耐心地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有关手术方面知识和列举治疗成功病例,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同时,鼓励患者家属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愉快地配合治疗。

1.2呼吸系统的准备:

1.2.1吸氧、雾化吸入:因瘤体较大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协助患者取半坐位,持续氧气吸入;雾化吸入3次/日,每次15分钟,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1.2.2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咳痰等方法,以促使患者术后及早恢复呼吸功能。

1.2.3预防肺部感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有肺部感染者,适当应用抗生素,控制原发疾病,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1.3饮食和休息:

1.3.1进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

1.3.2促进睡眠: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解除病人不适,必要者给予镇静药物。

1.4其他准备:对患者心、肺、肾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并采取措施纠正各种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咯血者给予止血药物,纠正贫血;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使用便盆。

2术后护理

2.1病情观察和记录:

2.1.1由专人守护,持续心电监护。因患者手术切除瘤体较大,易发生纵隔摆动,引起呼吸及循环系统改变,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方面的变化,15-30分钟准确记录1次,至病情稳定后改为1-2小时1次。每4h测量体温1次,观察有无发热及发热持续的时间。

2.1.2密切观察尿液、引流液量及性质,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2.1.3监测血气分析,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2.2导管的护理:

2.2.1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a.密切观察引流管中排出积气、积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气管是否居中来判断纵隔摆动的情况,以及水柱波动情况,若引流液颜色鲜红,且流量超过200ml/h或持续3h以上,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须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b.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打折、扭曲、阻塞、脱出,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时更换引流瓶,更换水封瓶内引流液时注意无菌操作。

c.鼓励患者经常咳嗽及深呼吸,以利于肺扩张,防止肺不张、肺萎缩等并发症。

d.拔管:术后48~72h,患者胸腔引流液每24h小于100ml且无气体排出,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拍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时即可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也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2]。

2.2.2导尿管的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留置尿管者,消毒尿道口2次/日,翻身活动时保持尿管及引流袋处于低位,以预防尿路感染;定时夹放导尿管,及早拔管。

2.3呼吸道的护理:

2.3.1一般护理:吸氧3~5L/min,观察呼吸状况,经常听诊肺部呼吸音,了解肺复张情况;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予半卧位促进胸腔内气体和液体引流,有利于排痰和肺复张。

2.3.2适当使用镇痛剂,减少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2.3.3加强呼吸道护理

a.胸部物理疗法:协助患者翻身并拍背。方法:右手五指拼拢,掌心向上隆起,由下而上、由外而内,每2h一次,使黏附在气管、支气管的黏液松动、脱落,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做有效咳嗽,将痰液咯出。

b.指导咳嗽:协助患者坐起,头颈和躯干向前弯曲,咳嗽时用双手掌按压术侧胸壁,以减少胸壁震动而引起切口疼痛[3]。

c.指导呼吸:术后伤口疼痛,造成呼吸增快变浅,要求患者做深慢呼吸运动,腹式呼吸,有利于余肺扩张,提高肺的顺应性,改善通气功能。

d.雾化吸入:若患者痰液粘稠,可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氨茶碱、抗生素等药物行雾化吸入,达到稀释痰液、消炎、解痉、抗感染的目的[2]。

e.吸痰:咯痰无效或不合作的患者,应给予吸痰,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预防缺氧。

2.4饮食和活动:

2.4.1鼓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少食多餐。

2.4.2病情稳定后,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仅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肠蠕动,还可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2.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5.1术后出血:

a.遵医嘱给予止血治疗,减轻创面渗血。

b.给患者输新鲜血液,应注意输血速度及量,严密观察患者颈静脉有无怒张,肺部有无啰音,防止发生心脏负荷过重而导致的心衰及低钙抽搐。一般输血600—800ml,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和总量,输血速度控制在40滴/min,输液量30-35mlkg。

c.观察胸腔引流量及尿量,出血过多时应预防失血性休克发生。

2.5.2呼吸系统感染:

a.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b.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炎和吸人性肺炎,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及吻合口感染。

c.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床上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

2.5.3切口裂开:

a.嘱患者咳嗽时用手掌保护切口,防止切口裂开。

b.加强营养摄入,必要时静脉输入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以促进机体康复及刀口愈合。

2.5.4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术后导致组织和血管损伤,释放凝血活素,加之术后卧床,导致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早期加强下肢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发生。

参考文献

[1]崔祥宝,王鸣岐,萨藤三主编.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15—516。

[2]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1。

[3]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6。

作者简介

涂小妹,本科,护师,心胸外科副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