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方法

车宏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西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科030006)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人性化和整体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QOL-C30Q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微创优势,效果良好,配合人性化护理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生活质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264-02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类型,鼻中隔偏曲会诱发头痛、鼻出血、鼻塞等症状,重者引起鼻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术式,因其良好的微创优势逐渐受到临床和患者的青睐,不过手术容易引起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围术期护理十分必要。本文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进行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鼻窦CT检查及鼻内镜检查确诊,并选择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同时给予围术期护理。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43.2+4.1)岁;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2~70岁,平均(44.1+4.2)年。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行性。

1.2手术方法

患者采取全麻,仰卧,头部抬高10°~30°,取左侧鼻腔鼻中隔前端切口,若偏曲靠前可在皮肤黏膜交界靠皮肤侧切口;偏曲靠后可在黏膜切口。针对单纯鼻中隔嵴或嵴状突,或局部偏曲,在鼻内镜直视下局部切口完成局限性鼻中隔矫正。切口要求切穿粘骨膜,用剥离子将粘骨膜和骨性结构分离,暴露骨性偏曲,在粘骨膜切口后缘1~2mm处切开软骨,并分离对侧粘骨膜,直至完全暴露骨性偏曲。在保留鼻中隔顶部≥5mm骨性结构的前提下对骨性偏曲矫形或切除。术毕,缝合黏膜切口,再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术后给予止血、抗生素等预防性治疗,24h后取出填塞的凡士林纱条,并清洁鼻腔,并确保鼻腔引流通畅。

1.3护理

对照组给予鼻中隔偏曲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性化、侧重整体性的护理,具体如下:

1.3.1术前心理干预。

首先从“人性化的语言”着手,面向患者的全程护理全部使用尊重性的语言、礼仪性语言,将礼貌用语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其次,及时介入患者内心世界。细心观察患者情绪反应,一旦出现烦躁、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时及时介入,耐心倾听患者的表达,以一种关心的、热情的、尊重的态度同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安抚不良情绪,使患者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和尊重。

1.3.2术前准备

引导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前3d开始练习经口呼吸,以身示范指导患者打喷嚏、深呼吸;术前1d提醒患者自我清洁鼻腔,教会患者剪鼻毛,注意避免损伤鼻粘膜;术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告知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细菌侵袭鼻腔。询问患者并发症情况,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对症治疗,确保患者以正常状态接受手术。

1.3.3术中护理

患者入室时热情慰问,开始手术时对明显紧张、恐惧患者进行安慰,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条件允许时,可根据患者爱好或需求播放轻音乐,分散其注意力。术中过程中密切配合,尤其对手术推进过程中患者的体征、情绪变化,对出现渗血患者及时处理。

1.3.4术后护理

一是并发症护理。术后24h是鼻出血高发期[2],术后应密切观察,并备好鼻部止血包。术后鼻腔口咽部会出现少量的血性分泌物,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切勿咽下,避免造成胃刺激。鼻腔填塞应于术后48h内取出,取出后仍有大量鲜血,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二是卧姿选择。术后48h患者多有眼胀、头痛等反应,可取头高伴卧位或30°斜坡位。头昏者可取平卧位,减轻面部肿胀。三是饮食配置。一般禁食过咸、高热量、高脂肪含量和油炸食物,但一些患者习惯于上述饮食方式,因此在心理上难以接受。此时,对护理人员而言,要耐心地说服患者配合,同时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特点制定菜谱,尽可能确保患者有效摄入食物。

1.3.5人性化出院指导

为患者量身定做一套切合其特点的健康教育手册,在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内容宣教,内容包括教会患者正确的鼻腔冲洗的方法;告知患者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室内环境,保证通风,避免潮湿环境。

1.4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术后生活质量

采用QOL-C30Q评分量表评定生活质量改善程度,QOL-C30Q评分量表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等4项指标,分值越高,改善效果越好;

(2)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或恶化;

(3)并发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资料显示,2组护理后QOL-C30Q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临床疗效及预后随访6~12个月,2组均未发生鼻出血、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研究组40例,显效32例,好转8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38例,显效3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4%。2组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关键在于充分矫正鼻中隔畸形,确保鼻中隔生理功能、形态尽可能得以恢复[3],传统的手术方案属有创操作,侵袭大,容易损及其他组织,且视野受限,矫正不彻底。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基于微创理念,具有良好的创伤小、出血少,矫正彻底、术后愈合快等优点,能最大程度恢复鼻腔正常功能[4],广受临床和患者欢迎。不过,必要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人性化和整体护理角度出发,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护理,护理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饮食、并发症干预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干预后QOL-C30Q评分量表4项指标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配合人性化护理更能利于促进鼻腔功能恢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淑君.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的手术技巧[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2):185.

[2]张建红.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8:82.

[3]刘晓军.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0例术后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25-26.

[4]温祖群,宁群.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副鼻窦开放手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