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透析降低百草枯患者肺纤维化发生率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结肠透析降低百草枯患者肺纤维化发生率临床研究

高杰*,王文杰,韩燕,张素丽

高杰*,王文杰,韩燕,张素丽

(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纤维化疗效。方法:分析我院3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组与血液灌流组肺纤维化指标。结果: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优于血液灌流组,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组血清中TNF-α、TGF-β1和MMP-9明显低于血液灌流组(P<0.05);治疗后期肺活量测定结果显著优于血液灌流组(P<0.05);肺HRCT评分显著低于血液灌流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法对延缓肺纤维化、降低肺纤维化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百草枯血液灌流结肠透析肺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

百草枯(paraquat),又名对草快、克无踪,是有机杂环类除草剂,是人类急性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除草剂。现将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综合治疗法及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法抢救的3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为18~49岁,均为口服中毒,服药量10~200mL。

血液灌流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1.2±13.5)岁,中毒至入院时间均≤21h,百草枯初始血药浓度为5.5~21.3mg/L。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3.8±12.9)岁,中毒至入院时间均≤21h,百草枯初始血药浓度为5.4~20.6mg/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初始血药浓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无基础病,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39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充分洗胃,直至清水为止,洗胃后静脉应用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补液利尿,30%硫酸镁、20%活性炭(100g/kg)混悬液导泻,抗生素防治感染,维生素C抗氧化治疗,避免吸氧,防治肺损伤。

1.2.1血液灌流组

16例患者在入院后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不论是否出现并发症,即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股静脉留置双腔管建立血管通路,联合HA-330型一次性树脂血液灌流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凝血常规决定肝素用量,血流量调至150~200mL/min,持续3h。每天治疗一次,治疗天数为3d~15d,或血药浓度检测不出,至病情转好,肺部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恶劣死亡。

1.2.2综合治疗组

23例患者入院后在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液灌流治疗的同时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先进行肠道清洗,用一根专用细管,从肛门进入3~5cm,注入经净化的温水对整个肠道进行分段清洗,至排出废液无粪便等残留物。使用结肠途径治疗机(IMS100A),以腹膜透析液(青山利康药业有限公司)作为结肠透析液,液体温度调节至37℃,进行结肠透析后,以患者耐受程度决定透析时间,一般为60min/次。

1.3样本采集及观察指标

1.3.1比较血液灌流组和综合治疗组入院后第4、8、16d,存活比例比较;

1.3.2比较血液灌流组和综合治疗组入院后第4、8、16d,血液中TNF-α、TGF-β1和MMP-9水平;

血液灌流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均于入院即刻以及第4、8、16d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5ml,所得血样采用TDL-5Z型离心机(上海赵迪生物科有限公司)于4℃,3000r/min,离心10min,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试剂盒购于AmershamPharmaciaBiotech公司)检测血清中TNF-α和TGF-β1、MMP-9。

1.3.3对血液灌流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第4、8、16d,呼吸功能(肺活量VC)进行比较;采用SpirolabⅡ肺功能仪(意大利MIR公司)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采用常规方法取立位测定。

1.3.4对血液灌流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第8d,肺纤维化程度(HRCT评分)进行比较。采用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扫描,HRCT图像各征象分类根据Fleischner学会推荐的肺部HRCT术语定义,对征象累及范围采用国际上惯用的量化方法进行评分[1],选择有代表意义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和蜂窝影,分别根据各征象累及面积占所在层面肺野百分比作半定量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0分)、轻度(1~5分)、中度(6~10分)和重度(>10分)四组,后三组合计为纤维化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灌流组和综合治疗组入院后第4、8、16d,血液中TNF-α、TGF-β1和MMP-9水平比较

组内比较,血液灌流组合综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于入院即刻、中毒第4、8、16d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水平于中毒第8、16d呈降低趋势(P<0.05);MMP-9水平于中毒第4、8、16d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组间比较,综合治疗组患者于中毒第4、8、16d血清中TNF-α和TGF-β1水平显著低于血液灌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血清中MMP-9水平于中毒第4、8明显低于血液灌流组,第16d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2.3血液灌流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第4、8、16d,肺活量(VC)比较

组间比较,综合治疗组入院后第16d肺活量(VC)测定结果显著优于血液灌流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血液灌流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第4、8、16d,肺活量(VC)比较

*与血液灌流组相比,P<0.05

3讨论

结果表明肠透析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法相较于血液灌流方法能更好的调节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的表达和释放,减少细胞的凋亡,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合成以及ECM的过度沉积,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百草枯中毒后肺组织的病理损伤,说明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法对延缓肺纤维化、降低肺纤维化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百草枯中毒后,可在短时间内对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肺纤维化导致低血氧症,易使患者死于呼吸衰竭,本研究证实结肠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综合治疗方法在治疗百草枯中毒,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而抑制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发展,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惜遂,刘元生,郭光华,等.血浆置换术成功救治百草枯中毒的护理技术分析[J].陕西护理杂志,1999,13:172-173

通讯作者: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