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散加味治疗外感后慢性咳嗽5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止咳散加味治疗外感后慢性咳嗽5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璧

李璧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北京101318)

摘要:目的:探讨止咳散加味治疗外感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化痰止咳抗炎药和抗生素等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止咳散加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间和夜间咳嗽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2%,治疗组为98.2%。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止咳散加味进行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咳嗽的状况,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关键词】:止咳散加味;外感;慢性咳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章标识码】A

慢性咳嗽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科病症,外感后慢性咳嗽的原因是患者患有感冒,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尽管患者的感染得到了控制,但却伴有咳嗽,并反复发作。一般来说,外感后慢性咳嗽患者的症状可以维持3-8w,甚至更长时间,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治疗此病常规方法是采用抗菌药物,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止咳散为中医药方,能够有效地治疗肺失宣降引起的咳嗽。因此,本文选选取2008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慢性咳嗽患者,采用化痰止咳抗炎药和抗生素等常规的治疗方法以及加上止咳散加味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男35例,女20例;患者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4.25±4.63)岁;病程3.4-8.9w,平均病程(4.78±1.57)w。治疗组患者男36例,女19例;患者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5.64±4.41)岁;病程3.5-9.2w,平均病程(5.74±1.76)w。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化痰止咳抗炎药和抗生素等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止咳散加味进行治疗。

治疗组的止咳散加味的治疗方式为:桔梗11g、白前12g、百部14g、杏仁11g、荆芥9g、防风11g、紫菀9g、连翅11g、炙甘草5g以及浙贝母8g。并根据外感后慢性咳嗽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药物进行相应的调整,风寒袭肺的患者添加防风;风燥伤肺的患者添加麦冬、生地以及知母;风热袭肺的患者添加银花和薄荷。若患者痰湿则添加半夏、肝郁化火的患者添加栀子。止咳散加味药物的服用方法是1剂/d,两组患者均采用各自的方法治疗7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咳嗽以及胸部X线改善的情况。①显效:患者的咳嗽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咳嗽症状有所缓解;③无效:患者症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状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日间和夜间的咳嗽积分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间和夜间咳嗽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状况

3讨论

外感后慢性咳嗽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呼吸道的防御能力降低,使其支气管壁受到损害,形成久咳不愈的状况[1]。中医认为,治疗咳嗽不止应该遵循宣通肺气、化痰止咳为原则。止咳散加味中,防风、浙贝母等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功效;桔梗、杏仁具有恢复肺气功能、紫菀以及白前能理气宣肺。由于外感后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2],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改变,方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状况(表1)中可得出,在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采用止咳散加味进行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日间和夜间咳嗽的状况[3]。从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表2)可得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止咳散加味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咳嗽时间。

综上所述,采用止咳散加味进行治疗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咳嗽的状况,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且药物服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锡丰.止咳散加味治疗外感后慢性咳嗽5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16(1):104-105.

[2]李育祥.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86-87.

[3]姚俊丽,高志强.止嗽散加味(鼻肺同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