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腰椎融合术治疗L5滑脱对腰骶部矢状面平衡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两种腰椎融合术治疗L5滑脱对腰骶部矢状面平衡的影响观察

舒用志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腰椎融合术治疗L5滑脱对腰骶部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L5滑脱患者,按照不同腰椎融合术将其分为PLIF组与PLF组,每组41例,PLIF组应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PLF组应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腰骶部矢状面相关参数。结果:PLIF组的优良率(92.7%)略高于PLF组(87.8%),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L、HOD、LSA,PLIF组均优于PLF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L5滑脱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前者对L5滑脱的腰骶部矢状面解剖参数及畸形参数的影响较大,部分腰骶部矢状面参数可趋向于正常水平。

【关键词】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腰椎后外侧融合术;L5滑脱;腰骶部矢状面平衡

L5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滑脱症,会导致椎管内神经根或马尾受压,进一步出现腰部、下肢等部位的疼痛症状,应积极进行治疗[1]。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对比应用腰椎融合术有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vertebralfusion,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lumbarfusion,PLF)治疗L5滑脱对腰骶部矢状面平衡的影响,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L5滑脱患者的治疗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L5滑脱患者。纳入标准:①经X线、CT等检查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轻中度滑脱,Meyerding分级I~II级;③符合手术指征;④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腰椎段滑脱;②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按照不同腰椎融合术将患者分为PLIF组与PLF组,每组41例。PLIF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5±7.1)岁。PLIF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2.2±7.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PLIF组:应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体位取仰卧位,于腰部后正中纵行切开,有效分离肌肉与筋膜组织,显露病变部位的椎间盘、关节突、横突等组织,从腰椎椎间隙切开对应滑脱关节处的椎间盘,清除椎间盘积血,提升复位滑脱腰椎,使其高度略高于所需椎间隙高度,向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骨,关节仍不稳时可填充少许自体髂骨,骨质填充饱和且椎间融合器位置固定后,加压椎间融合器并锁定,术毕[2]。PLF组:应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体位取仰卧位,于腰部后正中作纵向切开,有效分离肌肉与筋膜组织,显露病变部位的椎板、横突根组织,削除需融合部位的横突和关节突表层皮质骨,双侧横突和关节突中间用碎骨填充[3]。两组患者术中均先置入椎弓根螺钉,再对病变部位进行减压复位,术中避免对神经和脊髓造成损伤。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Nakai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为①优:症状体征消失,可正常工作;②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正常工作基本可完成,但有轻度疲劳;③可: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可完成部分工作,有轻微疼痛;④差: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4]。(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骶部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L5投射角(L5I)、椎间盘高度(HOD)、腰骶角(LSA)。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PLIF组的优良率(92.7%)略高于PLF组(87.8%),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L5滑脱以老年患者居多,主要表现为腰椎退行性变化,且常伴有椎管管狭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5]。腰椎融合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L5滑脱的主要手段,常见的腰椎融合术有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两种[6]。本研究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相近,提示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L5滑脱的疗效均确切;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PLIF组的LL、HOD、LSA均优于PLF组,提示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在促进L5滑脱的腰骶部矢状面平衡方面的作用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综上所述,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L5滑脱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前者对L5滑脱的腰骶部矢状面解剖参数及畸形参数的影响较大,部分腰骶部矢状面参数可趋向于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素明,杭柏亚,杨开锦.经椎间孔及经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1):53-55.

[2]廖国平,邓芳文,孙德贵,等.后外侧腰椎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4):259-267.

[3]李明泽,孙海滨,刘晓伟,等.成人L_5峡部裂轻度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7(6):62-64.

[4]张峰,李展奇,牒军,等.后外侧植骨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5):76-78.

[5]王力,邱南海,余铭.椎弓根钉固定加椎间融合修复腰椎滑脱症:恢复椎间隙高度与否对脊柱序列及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5):5636-5643.

[6]汪凡栋,张智,郑佳状,等.两种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