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问题及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问题及处理措施

邓海江

广东拓奇电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510725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电量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进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变压器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变压器作为电力传输的核心设备,其不仅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易受较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因此,我们就应加强研究与分析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问题及处理措施,从而有效的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高压试验;变压器;温度升压;电压极性;铁芯接地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中电力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的应用支撑着人们生产和生活,从当前电力系统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发展速度十分快,因此,做好高压试验工作,才能够保证试验工作顺利进行,在对变压器质量进行判断过程中,要对变压器中电阻情况以及电流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只有保证这些电力运行参数合格,才能够更好保证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更加安全稳定,同时,变压器运行对于外界环境的因素感受非常敏感,如温度、湿度和电压等,高压试验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之后才能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一、分析变压器的高压试验类型

对变压器进行高压试验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

1)绝缘电阻试验。在对其实施绝缘电阻试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变压器自身的非测量线圈一定要跟地接触,还有对于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也要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下,尽量保证该试验的精确性。另外,对变压器实施此试验具有很多好处,比如:能够检测变压器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还能及时的发现变压器故障的具体位置。

2)变比试验。实施变比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给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加压,注意给一侧加压,进而得出变压器自身的变比值,然后让变比值跟测量值之间进行比较,算出两者间的误差。另外,对变压器实施变比试验能够找出不正常的线圈,进而协助工作人员找到故障所在。

3)空载试验。要想获得变压器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那么就可以对其进行空载试验,而且实施该试验还能找出变压器自身存在的故障。

二、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的条件

供电系统是由各个紧密的子系统组成,对于变压器的要求较高。在高压试验中的变压器试验中必须保证高压试验具有规范的流程,这样才能保证最后获得精确的结果。这就需要在试验之前对高压试验所需的各种条件进行一一的满足,涉及的基本条件具体如下:

(1)关于实验室周边环境问题。温度必须控制在-20~40℃

(2)关于实验室内温度问题。室内温度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5℃。并且室内的湿度也要控制在85%以内;

(3)关于实验室干净程度问题。要对试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室内的污垢、气体、积尘等对试验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4)严格控制额定电压及额定容量,并使其得到均匀且充分的散热。

三、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问题和处理措施

3.1铁芯接地问题及处理措施

问题:变压器试验过程中如果出现铁芯接地问题,将会影响最终

检测结果,同时还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在进行变压器绝缘测试时,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铁芯接地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铁芯接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容问题,导致变压器铁芯抗容的增加,铁芯电压增大,影响变压器绝缘试验的精确性与准确性。铁芯接地不仅会对变压器绝缘测试产生影响,还会对其他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进行高压测试时,如果铁芯没有接地,将会降低变压器的吸收比,声讨变压器设备的绝缘电阻,导致变压器温度升高,漏电电流测量结果会升高。

处理措施:为了防止铁芯接地影响高压试验变压器试验结果,在进行变压器测试时,应该保证变压器以及相关设备有效的接地,以此保证变压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性,进而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

3.2升压速度问题及处理措施

问题:变压器理论中,泄漏电流是特殊的,一般不会对泄漏电流的速度产生冲击,但在试验中,选择不同的工具,升压速度的增加可能会影响泄漏电流,由此导致的数据精度不保证。绝缘测试时,需要用仪表来测量泄漏电流,在测量过程中,电流升压速度会存在于整个过程中,因此,测量过程中,变压器数值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当变压器高压试验和测量工具,一般在反复阅读提高微安表一段时间后,如果不能够很好控制升压速度,会影响相关数据准确性。

处理措施:变压器高压绝缘试验影响因素更多,增加的速度非常重要,提高的速度会导致试验结果的偏差,如果增加的推进速度比较慢,泄漏电流值会比较小;如果提高速度很快,抄表值将出现大的情况。所以,如果能有效控制过程中的推进速度,在应用过程中,测试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充分掌握,从而提升升压速度,确保高压试验变压器的泄漏电流数据,真正的准确、真实、可靠。

3.3温度问题以及处理措施

问题:电力系统的试验受温度的影响较为严重,当设备经常处于高压环境时,需要对环境中的温度适当的进行控制,变压器的高压试验控制也是如此。在进行变压器试验时,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当温度出现不正常时需要进行调整,保持试验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能够提高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若是对温度控制不好,在不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试验会使得绝缘电阻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试验结果的准确度降低。绝缘电阻在受到温度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变化较大。当温度逐渐上升时绝缘电阻就会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环境稳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和离子的运动就会加剧,当温度上升到一定阶段时绝缘电阻中的导电性能就会增加,产生较大的两极分化现象,整个设备的绝缘性能就会降低。此外,温度的升高还会使得设备内部的绝缘杂质逐渐溶解,从而降低绝缘电阻的电阻值。

处理措施:由于试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会对变压器的绝缘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时要对试验的温度适当的进行控制,保证试验的有效温度。此外,为了避免设备的绝缘表面对测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应该保持设备表面干净,从而保证试验结果和数据的准确性。对变压器的使用性能进行测量时应该从周围的环境和电气设备自身的情况综合进行考虑,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可以保障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4电压极性问题及处理措施

问题:在变压器绝缘层产生受潮情况时,在相关设备的绝缘层上就会有水解作用的产生,即在绝缘层上会附着较多的正极电荷,导致在绕组之后的相关实验设备之上会有一定的正电压产生,这对泄露电流之后的测量结果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同理,如果把一定的负电压加在相关设备的绕组之后,则对设备的泄露电流值起到一定的增加作用。此外,在进行高压测试的过程汇总,将试验电压控制在60~80%之间时,高压绝缘层的泄露电流会受到电压的极性影响,这种现象也经常出现在相关设备绝缘层受潮产生的情况下。这对于最后的结果影响较大。

处理措施:针对这一问题,在高压试验中设置电压极性时首先要严格控制设备防潮性能方面的因素,使得电压极性对泄露电流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对变压器整体设备的绝缘性能起到有效的提高作用,并最终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5线圈烧毁问题及处理措施

问题:当高压实验变压器工作时,在接通控制箱内电压回路之后,自动调压器能够进行调节,从而使其内部的原边线圈与高压输出线圈保持不变的比例关系,而其匝数要比高压输出线圈小得多,因此能够从仪表上对升压值进行读取。拆开高压试验变压器,经检查后发现,高压实验变压器的原边线圈以及高压输出线圈都没有异常现象,然而其内部的仪表专用线圈则存在明显的过热痕迹,从而可以判定是仪表专用线圈烧毁。

处理措施:变压器的仪表专用圈使用导线进行连接,通常情况下会导致仪表的专用圈出现烧毁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导线的线芯横截面相对较小,没有较强的负载能力,在试验中升压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电流泄漏,从而导致仪表的专用圈被烧毁。这种现象出现需要对仪表专用线圈的横截面积进行改变,但是横截面积在仪表的设定过程中是确定好的,难以进行重

新设置,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仪表的专用圈进行更换。变压器的线圈在试验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顺序,所以对仪表线圈进行更换时应该注意到不同线圈的顺序,最内层的是仪表线圈,中间是高压输出线圈,最外层的是原边线圈,更换仪表专用线圈时应该选择环境较好的实验室,最好没有尘埃和杂质,就可以拆开铁芯钢片,然后将高压输出线圈和原边线圈使用棉布进行包装,将其置于妥善的位置进行保管,避免其上面粘上杂质对电阻造成影响。对专用线圈进行数据测量,然后将烧毁的仪表取出,使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线代替仪表线圈,选择的线圈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对线圈进行装配时应该根据专用线圈的数据进行装置,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实施装配,之后就可以恢复使用仪表线圈。

四、结束语

变压器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电质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变压器的检测尤为必要,在高压环境下进行变压器的试验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原则,采用严谨的方法对其进行试验。

参考文献:

[1]浅谈电力高压试验的安全保证措施探讨[J].刘圣春.中国高新区.2017(15)

[2]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吴文浩.技术与市场.2017(03)

[3]基于电力系统及其配电线路自动化运行的研究[J].张富春.通讯世界.2015(02)

[4]关于高压试验中变压器实验问题与故障处理措施分析[J].许明强.山东工业技术.2015(24)

[5]浅谈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的问题及故障处理办法[J].黄汉初.通讯世界.2015(24)

[6]高压试验判断变压器故障方面的应用分析[J].王燕明.科技展望.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