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与心率及心肌缺血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与心率及心肌缺血的关系

周洁周霞贠海燕王新生

周洁周霞贠海燕王新生(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168-02

【摘要】目的探讨血压变化对心率及冠脉血供的影响。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二合一仪器分析血压变化与心率等的关系。结果血压波动伴随心率变化。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二合一仪器有助于观察血压波动,预防心肌缺血,保护靶器官

【关键词】血压波动心率心肌缺血

血压在一天的24小时之内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存在自发性的波动,这种自发性变化即血压波动性。[1]靶器官损伤程度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高低、病程长短关系尤为密切,降低血压对心脏等靶器官的保护十分重要。[2]本文综合60例高血压患者同时佩带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二合一监测仪以观察血压波动时与心率心肌缺血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近5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50岁-70岁,平均年龄(61±6)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入选前周停用一切降压药物。本组患者均无心、脑、肾脏器病变征象,无心绞痛史,无心肌梗死病史,心电图无异常Q波,无ST段变化及其他心脏病变的心电图变化。即临床上并无明确诊断冠心病的依据。

2测定方法

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二合一监测仪采用无创伤性携带动态仪监测,测试时间上午9:00至次日上午9:00,以上午9:00至晚上10:00为白昼间血压,晚上10:00至次日早6:00为夜间血压,每30min充气测压1次,记录收缩压及舒张压、心率、并计算昼间、夜间平均血压,昼夜血压的差值比,以及24h的平均心率,监测期间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但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焦虑并排除夜间睡眠差者,如24h有效监测次数少于应得次数的80%应隔日重测。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动态血压监测同时进行。有意义的缺血型ST段压低应为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大于或等于1mm(0.1mv以J点之后80ms为测定点)。压低持续时间至少1min,两次有意义的ST段压低间隔时间至少1min。要求患者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内的生活日记以便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分组及分析

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有ST段压低为阳性组,无ST段变化为阴性组,比较两组间昼夜平均血压值,进一步分析ST段阳性组在ST段压低前血压以及压低当时、之后的3次血压,并分析ST段压低前、当时和之后的心率以及压低时的最大心率,还分析了ST段压低时的深度与收缩压以及收缩压×心率间的相关。

4结果

4.1有ST段变化的和无ST段变化的高血压患者比较,ST段压低前的血压和ST段压低时及压低后的血压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即,ST段压底前后并无血压的显著波动。

4.2ST段压低前、压低时、压低后的心率比较:在心率与ST段压低相关分析中发现,所有80次ST段压低时的心率较ST压低前的心率有明显增加(12±2)P<0.01。最大ST段压低时的心率为(105±6),当ST段压低恢复后心率为(73±5)。在阳性组21例中有15例心率增加>17,另6例<17。但动态血压的平均值升高并不明显,为(3.0±0.3)kPa。ST段压低的深度与当时的最大心率呈明显正相关,与舒张压及收缩压×心率的积呈正相关,但ST段压低深度与平均动态血压无相关性。即,ST段压低前有心率变化。

5讨论

本研究发现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ST段压低之间无明显相关。说明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并非由血压升高引起。己知血压增高同时应伴有心肌氧需量的增加,但同时通过增高的冠脉压也提高氧的供给。总的说来,在心肌平衡的基础上,血压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论点。本组所有ST段压低的病例中,均伴有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心率加快可使血管内血流加速,压力增高,引起血管内膜受损,从而在损伤处出现脂质沉着,引起动脉硬化脂质斑块形成。因为心率加快,收缩力加强,容易引起心脏左室肥厚,而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猝死率明显增加。因此高血压病人的心率可以作为发生心血管意外及死亡的预测指征。本组最大ST段压低的程度与心率×收缩压的积关系密切。心率加快,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的氧需和供氧失去平衡,产生心肌缺血,出现心电图的ST段缺血样改变。[3]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靶器官主要在收缩压升高的作用下而受损,因此,心率及收缩压这两个因素将进一步使已受损的冠脉血流储备恶化,而诱发心肌缺血,使ST段压低。本组高血压患者并无冠心病的诊断依据,但其中21例有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发作,且发作前均有心率增快的前兆。这提示对高血压患者―方面要积极降压,以预防左室肥厚,降低心肌缺血及脑出血的发生率,而且要适当选用β受体阻滞剂以调整心率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本研究用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联合应用于无冠心病临床征象的高血压患者,发现无症状缺血时血压波动不大,而与心率密切相关,提示高血压患者易于在交感神经因素影响下诱发心肌缺血,对预防心肌缺血发作具有―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刚,黄熙.血压波动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相关性研究进展与策略.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03(4):211.

[2]王萍兰,张新伟.高血压心肌缺血.实用医技杂志,2006.23:125-126.

[3]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