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中5-羟甲基糠醛的实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山茱萸中5-羟甲基糠醛的实验研究

安晏

安晏(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研究山茱萸炮制过程对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炮制过程中的蒸制时间、加酒量、蒸制温度等可能影响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因素制成不同样品经80%甲醇超声波提取45min,利用HPLC分别在284nm,流速1.0mL?min-1,流动相乙腈-水(5∶95)条件下测定5-HMF的含量。同时以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5-HMF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山茱萸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蒸制时间及温度增高而增高,说明加热有助于5-羟甲基糠醛的生成。辅料用量为15%~20%较合适。湿度对5-羟甲基糠醛影响较小,温度对其含量影响最大。结论:分析了酒山茱萸炮制对5-HMF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山茱萸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酒山茱萸5-羟甲基糠醛(5-HMF)HPLC

【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66-02

15-羟甲基糠醛影响因素的考察

1.1仪器与试药

1.1.1仪器美国安捷伦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KQ-500B型超声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FA1104),LXJ-IIB低速大容量多管离心机,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1.2试剂乙腈(色谱纯),甲醇(色谱纯),水(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1.3试药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27860-200508)

1.2方法与结果

1.2.1炮制方法

1.2.2蒸制时间的考察:分别以2、6、10小时,加黄酒20%,闷润1小时,对山茱萸进行常压蒸制,取出,60℃干燥,即得。

1.2.3加醇量的考察:分别加0%、10%、15%、25%、30%黄酒,闷润1小时,对山茱萸常压蒸制6小时,取出,60℃干燥,即得。

1.2.4蒸制温度的考察:分别以105℃、110℃、115℃、120℃、125℃、130℃,加黄酒20%,闷润1小时,对山茱萸高压蒸制1小时,取出,60℃干燥,即得。

1.3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测定

1.3.1色谱条件依利特HypersilODS柱(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乙腈-水(5∶95),流速:1.0mL/分钟,检测波长284nm[1]。

1.3.25-甲基糠醛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适量,以甲醇定容配成52.2ug/ml的对照品溶液。

1.3.3线性关系考察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52.2ug/ml的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溶液适量稀释成浓度为3.88、5.22、10.44、20.88、31.32ug/ml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供度液各10u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80.4851X+22.2411,r=0.9995,线性范围0.0388~0.3132ug。见表1。

表15-羟甲基糠醛标准曲线和线性方程

1.3.4样品溶液的制备取药材粉末0.1g,精密称定,置具塞离心管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ml,超声处理45min,离心后过滤,定容至25ml。精密量取上述样品溶液10μl分别注入色谱仪进行测定,将结果带入工作曲线方程计算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计算结果见表2,表3,表4.

表25-羟甲基糠醛受蒸制时间影响考察表

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蒸制时间及温度增高而增高,说明加热有助于5-羟甲基糠醛的生成。辅料用量为15%~20%较合适,说明pH值对5-羟甲基糠醛的生成有影响。

25-羟甲基糠醛稳定性考察

在考察了5-羟甲基糠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5-HMF在高温、高湿、强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控制5-HMF含量及山茱萸炮制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2.1仪器与试药同1.1项下。

2.2方法与结果

2.2.1高温实验取山茱萸生品、常压制品、高压制60℃下放置10天,于0、5、10天取样检测。结果见表5,图1。

2.2.2高湿实验取山茱萸生品、常压制品、高压制置恒湿设备中,与25℃,RH92.5%+5%条件下放置10天,于0、5、10天取样检测。结果见表6,图2。

2.2.3强光实验取山茱萸生品、常压制品、高压制置光照箱中,照度为4500lx+500lx,放置10天,于0、5、10天取样检测。结果见表7,图3。

2.3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测定:同1.3项下。

表7山茱萸高压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稳定性考察表

图3强光下5-羟甲基糠醛变化趋势

实验结果表明高湿条件下5-HMF稳定性较好,强光、高温条件下5-HMF含量增加,说明高温条件下有助于5-羟甲基糠醛的生成。

3.讨论

3.15-羟甲基糠醛在化药注射剂中被列为杂质进行限量控制,而在中药多被认为是有效成分。该化合物稳定性欠佳,一定条件下进一步分解为乙酰丙酸和甲酸或是聚合。通过对酒萸肉中5-羟甲基糠醛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和温度是影响5-HMF的首要因素,一般均使5-HMF含量呈规律变化。因5-HMF是由单糖化合物加热分解产生的,所以含糖类药物加工炮制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5-HMF。若需控制其含量,应着重从加热时间和温度着手。对于是否还存在其他因素对5-HMF有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杜伟锋,丁霞,蔡宝昌.山茱萸炮制前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研究[J].中成药,2007,29(12);1802.

[2]杨云,许闽,冯云霞,等.黄精不同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8,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