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3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及分析

陈嘉仪

陈嘉仪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药学部广东广州510623)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780例门诊处方,分析其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有157例使用微生态制剂,占处方总数的8.82%,其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占21%(33例),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亿活)各占19.1%(各30例),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益君康)占15.9%(25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占10.19%(16例),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占7%(11例),其余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常乐康)5例,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爽舒宝)3例,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5例。主要用于呼吸道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96例,新生儿黄疸23例,营养不良18例,阴道炎5例,与抗生素联用13例(占8.28%)。微生态制剂应用中99.36%(156例)为合理用药,0.64%(1例)为不合理用药(两种微生态制剂联用)。结论我院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基本合理,广泛应用于儿科,少数用于妇科。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应用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038-02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所制成的制剂,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善健康状态。[1]人的正常菌群具有阻止致病菌入侵、繁殖并直接抵抗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必须的天然屏障。微生态制剂通过扶植正常微生态种群,调整生理平衡,发挥生物拮抗作用,从而排除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侵袭。微生态制剂还能合成多种维生素,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促进钙、铁、维生素D的吸收。

1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三大类。益生菌是指活菌或死菌包含其产物的细菌,能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态制剂。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益生元是指一类非消化性的物质,但可以作为底物被肠道正常菌群利用,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一种或几种有益的细菌生长的繁殖,抑制有害细菌生长的菌种,对宿主健康具有有益作用。合生元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品,或再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2我院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我院微生态制剂品种较多,其中最后一种为妇科外用药。现介绍如下:

(1)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前三者为健康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直接补充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维持正常肠道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蜡样芽胞杆菌在肠道中定植,消耗氧气,为双歧杆菌等厌氧菌营造厌氧环境,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

(2)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含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3)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激发机体免疫力。

(4)常乐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含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婴儿型双歧杆菌。适用于急性非特异性感染引起的急、慢性腹泻,抗生素、慢性肝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及相关的急慢性腹泻和消化不良。

(5)爽舒宝(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含凝结芽孢杆菌,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急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腹胀和消化不良等。

(6)适怡(酪酸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由乳酸菌(肠球菌)、酪酸梭菌和糖化菌组成。三种活菌共生,抑制各种肠道病原菌,从而改善肠道菌群异常引起的腹泻等症状。

(7)米雅(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含酪酸梭菌活菌,用于治疗和改善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消化道症状。

(8)聚克(复合乳酸菌胶囊):含乳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链球菌。其特点是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素合用不影响本品疗效。

(9)益君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为肠道菌群调整药,可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提高肠道酸度,从而抑制肠道致病菌繁殖。

(10)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除了含屎肠球菌和枯草杆菌外,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酰胺、乳酸钙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便秘、腹胀、肠道内异常发酵、肠炎,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肠粘膜损伤等症。

(11)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散):主要含冻干布拉氏酵母菌,用于治疗成人及小儿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腹泻症状。

(12)定君生(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主要成分为乳杆菌活菌,为阴道用药,用于由菌群紊乱而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3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3.1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

3.1.1肠功能紊乱

儿童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腹泻和便秘两个方面。急性腹泻是目前益生菌治疗最多的疾病,早期应用能够缩短疗程,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对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它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增生,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加免疫球蛋白IgA的数量等来抵抗病原菌的目的[2]。儿童的便秘主要是功能性便秘,微生态制剂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产物乳酸和醋酸及人体所必需的生理细菌,通过调整肠道各种细菌及发酵菌的比例,使肠道内pH值降低,形成肠道内酸性环境,软化、中和碱性的大便,同时使肠蠕动增加而达到排便的目的。本次抽查的处方中微生态制剂多与渗透性通便剂乳果糖口服溶液联用治疗便秘。

3.1.2新生儿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无细菌,微生态制剂可在肠道构成黏膜表面的生物屏障,促进新生儿正常菌群的建立,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及释放,减轻肝脏的损害,促进肝酶的活性,有利于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和消褪。微生态制剂常与祛黄中成药茵栀黄口服液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

3.1.3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继发性腹泻,由于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药物性肠道二重感染。利用微生态制剂能重造肠道的正常菌群,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因而微生态制剂常与抗生素联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减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使患儿病情尽快好转。

3.1.4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症是以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消化功能紊乱症。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微生态制剂能补充人体所需各类营养物质,通过定植于肠粘膜表面,代谢产生乳酸和乙酸,降低肠道pH值和电势,促进钙、铁、维生素D的吸收;促进肠蠕动,减少食物在胃肠内的滞留时间,使患儿出现饥饿感,增强食欲;并分泌各种消化酶,将不溶性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分解成可溶性,使其易被宿主吸收。因而用于小儿厌食,非常有效。

3.1.5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发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加上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会引起胃肠菌群失调和胃肠功能紊乱,幽门螺杆菌的治愈率降低。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可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其机制可能是:①竞争性抑制Hp的定植;②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和细菌素抑制或杀灭Hp;③益生菌可以减轻Hp感染后的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并通过一系列免疫调节作用而抑制胃上皮细胞的凋亡减轻胃黏膜的炎症。[3]

3.2微生态制剂在妇科中主要用于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是加特纳菌、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内生态平衡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乳杆菌分解阴道黏膜上皮中储存的糖原产生乳酸、醋酸等酸性物质,同时它本身能产生乳酸,这对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抑杀多种微生物起重要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细菌性、滴虫性阴道炎。加上其本身无毒副作用,因而能安全地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我院的应用中常与免疫增强剂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用,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4使用微生态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4.1不宜用热水送服,应用低于40℃的温水送服,以免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破坏。其中培菲康、思连康、金双歧、常乐康、妈咪爱等也可以用温牛奶送服。

4.2微生态制剂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应在2~8℃的环境下保存。其中亿活、爽舒宝和米雅可在室温干燥处保存,聚克可在避光密封凉暗处(不超过20℃)保存,妈咪爱25℃以下避光干燥处保存。

4.3大多数活菌制剂对抗生素敏感,因为抗生素能抑制活菌的生长繁殖并杀死活菌,从而使其疗效降低甚至失效。多数学者认为,原则上任何微生态制剂都不宜与抗生素同时服用,如必须同时应用,宜选用针对病原体的高效窄谱抗生素,对全身或肠道外感染宜避免口服抗生素,并应该错开给药时间,或首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选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失调[4]。若必须合用,应该相隔2~4小时,除了复合乳酸菌胶囊(聚克)可与抗生素联用不影响疗效。

4.4微生态制剂大多为活菌制剂,最适宜温度37℃、pH7.0,不具抗酸性[5]。不宜与吸附剂和收敛剂如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合用,因为它们能抑制、吸附活菌,从而降低疗效。所以与胃蛋白酶合用也是不合理的。本次抽查处方中有2例益生菌与复方胃蛋白酶散合用,8例与复合凝乳酶胶囊(含有胃蛋白酶)合用,显然也是不太合理的。而止泻药中正八面体蒙脱石(如思密达散剂、思必敬混悬剂)能扶助活菌生长,促进恢复微生态平衡,可以合用。

微生态制剂所用的菌株一般为人体肠道内的共生菌,大多数来自于奶制品或发酵食品,所以这类制剂被认为是安全的。而且能塑造人体的正常菌群,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克服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等症状,改善妇女阴道的正常酸性环境,集预防、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值得医生们广泛推广使用。同时药师在审方发药时应把好关,以保障患者能正确的使用微生态制剂,达到最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周连鸿.肠道微生态系统[J].胃肠病学,2003,8(1):35.

[2]崔海宏.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14(4):188.

[3]杜奕奇.微生态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1):43-46.

[4]李瑞军,杨昭徐.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6):416.

[5]张达荣,主编.消化系疾病与微生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