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新生儿胸腹壁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3例新生儿胸腹壁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体会

胡静

胡静(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儿三科2564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198-01

【摘要】目的增加穿刺范围,提高新生儿穿刺成功率。研究方法工作经验所得。结果采用此方法,穿刺选择范围↑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胸腹壁浅静脉穿刺选择范围成功率

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刚出生的新生儿肥胖几率日益增多。由于母亲孕期对各种营养粉、蛋白质粉、奶粉的补充,使得新生儿一出生就超重,体重在4000ɡ-5000ɡ甚至以上的新生儿比比皆是。这些新生儿一旦生病,势必对新生儿科护士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料

在2012年期间,遇到的三例新生儿体重分别是3750ɡ、4500ɡ、5500ɡ,因新生儿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症入院,入院后由于肥胖再加上头皮动脉较多,选择余地较小,分管护士在治疗几天之后就范了愁,笔者与几位年资较老的主管护师一同协助分管护士给患儿穿刺,发现胸腹壁浅静脉较明显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患儿穿刺,均取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后在科内逐步推广开来。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选择静脉:患儿取仰卧位暴露胸腹壁,助手协助将患儿手臂及双腿固定好,以免穿刺中患儿动作过大导致穿刺者刺破血管。穿刺者选择一段粗直位置较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根据患儿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一般用22号留置针即可,用5ml注射器抽取配置好的封管液接通留置针后排气待用。

3.穿刺方法:先消毒皮肤,因碘伏影响视线,所以先用碘伏消毒后再用酒精脱碘,晾干,穿刺者左手拇指与食指分开呈120°左右,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针头与皮肤呈45°左右进针,[1]刺入皮肤后改为5-15°穿刺静脉,因患儿哭闹较明显,胸腹壁起伏较大,故进针时速度要慢,且边进针助手边抽回血,见回血后沿静脉走向再进针1-2㎜,以保证整个针头斜面全部刺入,助手回抽针芯0.5㎝左右,穿刺者沿着静脉走向左右转动缓慢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后,助手将针芯全部拔出,推注封管液观察推注是否顺利,穿刺处有无隆起,回抽血是否良好,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后,用透明敷贴将整个留置针全面覆盖,针柄下可垫一棉球,以防摩擦皮肤。留置针与头皮针接口用胶布固定牢固,以防针头脱出刺伤皮肤,头皮针呈s型固定于胸腹壁,防止牵拉脱出。固定完毕接治疗液体或用封管液正压封管。用尿布平整的将患儿上身轻轻包裹,将手臂与身体分开,以免将留置针带出,瞩患儿家属看护好,护士要做好交班,勤巡视。

体会

(1)留置针套管较软,即使患儿哭闹活动也不会刺伤血管。

(2)腹壁静脉暴露充分,即使肥胖的新生儿腹壁静脉也较明显,增加了穿刺选择范围,提高穿刺成功率,对治疗提供支持。

(3)静脉选择范围大,血管较直较清晰。

(4)操作简单,节约费用,避免由于穿刺困难而采取股静脉切开、颈静脉切开、PICC等,即给患儿带来痛苦,又增加了经济负担。

但因新生儿腹式呼吸明显腹部动作较大,所以要求穿刺者进针要慢,助手与穿刺者要熟练配合,及时观察回血。其次要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发现留置针脱出及渗漏要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曹新丽,李婵.胸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