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实施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邹慧

邹慧(辽宁省营口市妇儿医院115000)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将入住我院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术前访问,对照组术前常规护理,不实施术前访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人性化术前访视方案,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又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32-02

为使手术室工作适应新的模式,更好地将人文关怀运用到护理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2011年我院手术室开展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6月100例妇科手术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2.6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8例,高中24例,中学27例,小学8例,文盲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49例。随机组平均年龄50.34岁;实验组平均年龄51.64岁。2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及手术种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不做任何术前心理访视,实验组由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于术前1d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后对比统计护理效果。实验组具体访视方案如下。

1.2.1术前评估手术室护士仔细查阅患者病历后,与主治医师联系,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体质,有无感染、药物过敏史,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以及术前准备的进展情况,如药敏实验、皮肤准备、交叉配血等。

1.2.2访视患者(1)先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2)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若为长期卧床患者,应询问营养状况,肢体活动情况及有无压疮。(3)告知患者术前晚21:00以后禁食水。当日取下假牙,避免佩带首饰、手表、手机等贵重物品。(4)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以不同的方式介绍麻醉种类、手术室的环境、术中体位、手术过程,使其从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如向患者发放彩色宣传手册。(5)检查心率、血压、呼吸及皮肤完整性,对腹部,脊柱等有效评估,为术前麻醉诱导、输液、放置体位等做好充分准备。(6)根据患者的疑虑给予心理疏导,介绍同种手术的成功案例,尽量多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使患者积极主动应对手术。

2.结果

两组患者访视前后并发症,满意度比较。

组别例数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

对照组5115.52%60%

实验组494.5%10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血压,心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3.讨论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给护理工作许多崭新的思维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手术室护理专业人员最重要的护理理念[1]。而术前访视的过程本身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心理学和社会知识综合运用于手术患者护理的实践过程。对患者有诸多有利的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通过术前访问患者,护士有机会了解并估计每个患者的各种注意事项,共同讨论手术护理方案,设计手术体位,预测手术时间,做好术前环境准备、器械物品的安排。多数患者面临手术都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2],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还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3]。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便可说明术前访视对改善患者的紧张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实施术前访视,提高了手术护理的安全性,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了解。对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全面了解病情而做好有效预防[4]。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施术前访视能真正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讲解医院的整体结构,手术室的环境,各科室的先进医疗技术方法,常规术前准备方法,可使患者增加对护士的依赖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从心理上更好的接受手术。既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的开展,又验证了护理个体化及人文关怀护理观念,使患者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护理,改善患者对手术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慧丽.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展望[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47-48.

[2]汪玉瑛,叶家薇,陆烈红.手术室开展系统整体护理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8):15-16.

[3]郑晓华状态-特制焦虑问题在长春的测试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0

[4]李跃荣.手术室术前访视效果调查与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