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探索

吴书南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仙游县供电公司福建仙游3512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对系统工作及其服务能力体现出了更高要求,亟待快速开展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建设,提升电网综合管理能力和电网信息网络安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结合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对两网融合的策略与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仅供广大同行参考学习。

关键词:电力信息网;通信数据网;融合探索

前言: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电网的改造升级正在深入进行,信息技术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电力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逐渐发展完善,二者的有效融合,极大的促进了电力信息化发展。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信管理和信息服务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对电网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简述

(一)电力信息网。电力信息网是电力系统业务的承载网络,其作为电网业务运行的载体,是电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网的布线已经延伸至电力系统的任何一个方面,覆盖面极广。电力信息网的主要架构如下:①本地骨干层。一般情况下,设置2台路由器作为本地信息网络出口,并通过动态路由协议与其他供电公司信息网络实现联接。②本地汇聚层。这一层主要包括两个子层。第一层:在中心站设置2台路由器,并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实现与本地骨干层路由器的联接。其中,1台路由器一以太网为通道与其他供电公司设备联接,并在路由器上设置各业务段网关。另外1台路由器设置成为本供电公司与下联中心服务机群的联接设备。第二层:在其他供电公司内设置1台路由器,负责其他供电公司交换设备的接入口[1]。③本地接入层。其构成主要是接入交换机,覆盖整个办公场所。其通过二层级联方式与本地汇聚层中的第二层联接。

(二)电力通信数据网电力通信数据网络主要承载营业缴费、IP电话、视频监控等业务,其业务承载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电力传输网络。当前,电力通信数据网全网采用边界网关协议,每一种业务单独划分一个VPN,这样一来就在全网赋予了一个独立的理由表,确保了各项业务的顺利展开。电力通信数据网的主要架构如下:①本地骨干网。使用2台路由器作为路由反射器,通过这2台路由器与其他供电公司的路由器设备组网,形成本地的通信数据网出口。②本地汇聚层。选用5台路由器设备,其中的每一台设备都与本地骨干网中的路由器相连。③本地接入层。主要组成依然是接入交换机,每台设备都要设置虚拟路由器,其采用冗余协议接入本地汇聚层中的设备。

2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的融合策略

对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进行深入融合,使两个网络融合成一张网络。从以往的工作经验及同类型工程操作实践看,两网融合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具体策略及相关情况如下。

(一)强化骨干层设备的灾备能力将信息网中心站2台汇聚交换设备下挂到通信数据网中心站2台路由设备之下,并将信息网的2台路由设备移置到地市级的容灾备份站点作为信息通信数据网的第二地市出口使用。当中心站信息通信数据网设备由于停电、灾害等原因整体失效时,可以保证其他外围站的数据利用第二地市出口互通[2]。

(二)实现信息外围重要设备的物理链路冗余考虑光缆资源、跳纤、传输通道质量等诸多实际情况,信息网外围站汇聚层设备与通信数据网本地汇聚层设备,采用动态路由协议双裸纤或一光一电方式就近双向联接,以实现汇聚层设备在单一路由或上联设备失效时,业务可以不间断的传输,达到物理链路冗余。双上联冗余保护。

(三)发挥接入层设备的利用率信息网接入层设备与通信数据网接入层设备保留其一,实现接入层设备对信息与通信业务的统一承载,减少网络设备重复设置,实现信息通信监控一体化,充分发挥设备、人员最大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四)从规划管理入手,将两个网络合二为一,打破专业壁垒。电力信息网与通信数据网是两个不同专业的网络系统,二者之间在一定的专业壁垒。但是为了推进并保障两网融合工作的顺利展开,应当梳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融合目标和管理范围,围绕网络统一这一目标设计融合方案,放能实现方式统一下达,设备统一运检,网络统一维护,从而提升网络管理成效,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难度。

3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后成效分析

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下,信息、通信专业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发展和改进,特别是通信管理的提升需要依靠信息化为管理手段,而信息服务智能化必须通过坚强、稳定的通信平台才能实现,具体而言,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后有以下成效。

(一)改变网络结构提高承载能力。改变网络拓扑架构,分层强化网络结构,实现骨干层网络出口的灾备建设与汇聚层上联路由的冗余配置,增强了网络健壮性。并且打破网络速率瓶颈,使用数据流量由集中承载变为分散承载,提升了中心站区域链路的利用效率,实现了信息网络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二)业务分层管理突显核心业务。弱化通信传输设备对数据业务的直接承载,避免2种技术在二层对接的兼容问题,减轻中心站区域传输设备的承载压力,大量释放原有信息网数据业务时隙,减轻运维人员对传输设备的管理、操作压力,使传输设备更好地专向服务于继电保护、安稳装置、调度自动化等Ⅰ、Ⅱ区重要业务。

(三)资源整合提高设备稳定性。实现信息、通信业务充分融合,由一种设备统一承载,多余设备停运,电源适度共享、互补、整合,降低了设备在停电时对备用电能的消耗速度,合并信息与通信专业的储能设备实现电源冗余配置,整体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稳定性。

(四)网关下移便于信息网安全管理。将网关设置在本地接入层设备上。与原方式相比,可以避免由于接入终端安全管理需要操作信息核心设备而带来的误操作隐患,又可由接入层设备分担核心设备的数据处理压力,还可增加IP与假MAC绑定、地址黑洞、访问控制列表(AccessControlList,ACL)等手段惩治不服从管理规定的终端设备。同时在本地层部署IP与终端MAC地址绑定,空闲IP与虚MAC地址进行绑定,实现对IP地址的精细化管理,从技术上杜绝本地用户终端私自入网、私自使用空余IP地址入网等行为的出现,让用户可以感受到信息管控的正规化、紧迫感,便于日后信息工作的开展。

(五)助力语音业务快速部署。伴随着融合的深入,在具有信息交换设备的站点,利用信息专业布线对办公场所覆盖面广的优势,通信专业可直接部署IP电话业务,省去通信专业的布线成本,践行国家提出的多网融合初衷,助力IP电话终端的快速部署,使电力语音技术快速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具有重要意义[3]。

总结:

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的有效融合,是电力信息化建设必然的发展趋势,代表着电网管理的水平的有效提升。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以电网信息化改造与升级为契机,加强信息网络的深度优化,开辟有效途径,为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网络抗灾能力,优化信息传输网络,将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的设备合二为一,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推进了电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晨臣,刘晓翠,闫娟,张晓宇.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探索[J].低碳世界,2016(36):60-61.

[2]柴振华.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探索[J].通讯世界,2015(24):213.

[3]黄兴,孟威,董宏宇,王维.电力信息网和通信数据网融合的探索[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2(0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