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中各年龄组疾病检出率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结肠镜检查中各年龄组疾病检出率的分析

刘岚吴琼郭建强

刘岚吴琼郭建强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50033)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随年龄的相应变化,以期使消化科及内镜中心医生对结肠镜下各类疾病的检出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中符合标准的病例(共3650例)作为研究群体,以青中老年年龄组为变量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的相应变化。结果结肠癌、直肠癌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青年组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缺血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论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青年人检出率较中老年明显高,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关键词】结肠镜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年龄组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82-02

结肠镜检查是结肠疾病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全结肠镜检查并结合活检有助于各种结直肠疾病的诊断。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对结肠镜下各类疾病检出率做出分析研究。如文献报道[1],行结肠镜检查时息肉的检出率为10%~60%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亦有文献报道[2]大肠癌检出率为6.20%,女性为4.72%,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本研究以青中老年年龄分组法为变量研究结直肠疾病检出率的相应变化,以期使临床医生对结肠镜下各类疾病的检出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3650例行全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其中男性2106例,女性1544例,共检出结肠癌158例,直肠癌166例,结肠息肉546例,直肠息肉235例,溃疡性结肠炎209例,伪膜性肠炎5例,缺血性结肠炎6例,结肠黑变病39例,非特异性结肠炎698例,正常及其他疾病1588例。

1.2病例入选标准

病例入选时应符合以下标准:

(1)有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腹胀、腹部不适、便秘、大便习惯改变、便血、消瘦等;(2)肠道准备良好,不影响结肠黏膜的观察;(3)结肠镜到达回盲部;(4)年龄≥l8岁。

1.3病例排除标准

(1)有结肠手术史;(2)肠道准备不良,影响黏膜的观察;(3)结肠镜未到达回盲部;(4)年龄<18岁。

1.4结肠镜检查中各类疾病检出率变化趋势的研究方法

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中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病例作为研究群体,以青中老年年龄分组法(青年18-45岁,中年46-60岁,老年≥61岁)为变量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的相应变化。

1.5统计学方法检验

上述结果分别采用卡方检验(SPSS1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性别年龄分布:受检者共3650例,其中男性2106例(57.7%),女性1544例(42.3%),青年受检者1485例(40.68%),中年受检者1336例(36.60%),老年受检者829例(22.71%)。

2.2结肠镜检查中各类疾病检出率

各疾病检出率如表1所示,结肠癌4.33%(158/3650)、直肠癌4.55%(166/3650)、结肠息肉14.96%(546/3650)、直肠息肉6.44%(235/3650)、溃疡性结肠炎5.73%(209/3650)、伪膜性肠炎0.14%(5/3650)、缺血性结肠炎0.16%(6/3650)、结肠黑变病1.07%(39/3650)、非特异性结肠炎19.12%(698/3650)、正常受检者35.18%(1284/3650)。

2.3结肠镜检查中各类疾病检出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结肠镜下各类疾病检出率随受检者年龄组不同有相应变化,具体结果见附表1。

结肠癌、直肠癌的检出率中年组(4.57%、4.87%)、老年组(8.69%、10.25%)高于青年组(1.68%、1.0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中年组(17.81%、7.93%)、老年组(22.44%、7.24%)高于青年组(8.22%、4.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在青年组(7.61%)高于中年组(4.72%)、老年组(3.9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伪膜性肠炎的检出率在青年组为0.13%,中年组为0.07%,老年组为0.24%,P>0.05,无统计学意义。缺血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老年组(0.48%)高于青年组(0.07%)、中年组(0.0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老年组(2.65%)检出率高于青年组(0.40%)、中年组(0.82%),P<0.01,有统计学意义。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青年组(23.91%)高于中年组(18.34%)、老年组(11.8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肠镜检查正常的受检者在青年组(42.04%)、中年组(33.83%)高于老年组(25.09%),且P<0.01,有统计学意义。

表1结肠镜下各类疾病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及变化趋势

3讨论

本研究得出结肠癌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检出高峰位于老年组。青年人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位于1.08-1.68%之间,与余细球等[3]报道的10.2%有较大差异,与Chiang等[4]报告的1.6%相近,是否由于地域差异,尚不明确。从上述结果分析,中老年人仍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有文献报道[1]行内镜检查时息肉的发现率为10%-60%左右,无明显性别差异,并有文献报道结肠息肉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5],年龄大于50岁为危险因素,本研究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结肠息肉检出高峰期均在老年组。本研究得出直肠息肉中年组检出率高于老年组,是否与部分息肉已发展为直肠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3-15/10万,在我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随着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等的改变,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Fruhmorgen等[6]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为6.7%。本研究得出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符合上述报道,一般认为其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15~30岁达到第一个高峰,60~80岁达到第二个较小的高峰,目前认为是两个年龄段的病因不同所致,本研究得出青年时检出率高,考虑与区域差异及双峰特点有关。

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文献称中老年人[7]占91.02%,本研究得出中老年人检出率占83.3%,基本符合。

对于结肠黑变病,文献报道不一,国内报道本病的检出率为0.06%~5.9%[8],本研究得出的检出率符合国内文献。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显著提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的增加,纤维素摄入相对减少,便秘患者增加,服用泻药者相应增多,故本病的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大多数学者认为结肠黑变病发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多为老年人罹患此病[9]。本组资料显示不同年龄检出率不同,随年龄增加而明显上升,符合上述报道。结肠黑变病病因目前公认与便秘和大剂量滥用蒽醌类泻药有关,但应注意不仅多见于老年患者,在中青年患者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本文得出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青年组(23.91%)检出率高于中年组(18.34%)、老年组(11.82%),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其他文献[10]相比检出率偏低,考虑与以下原因引起:与文献报道本病发生率差别较大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伴有结肠癌、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其他肠道病变,诊断时有所遗漏。②受检者的地域环境不同,不同地区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也有差异。③对非特异性结肠炎重视程度不够、未及时到医院诊治。

综上所述,本文可以得出,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青年人检出率较中老年明显高,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参考文献

[1]WinawerSJ.Thenationalpolypstudy:design,methods,andcharacteristicsofpatientswithnewlydiagnosedpolyps[J].Cancer,1992,70:1236.

[2]陶雅军,段世政,张明,等.649例大肠癌I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6):489—490.

[3]余细球,卢葵仡,徐魁,等.青年人大肠癌32例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综合杂志,2002,18(12):1107—1108.

[4]ChiangJM,ChenMC,ChagchienCR,etal.Favorableinfluenceofageontumorcharacteristicsofsporadicco—lorectaladenocarcinoma:patients30yearsofageoryoungermaybeadistinctpatientgroup[J].DisColonRectum,2003,46(7):904-910.

[5]McCashlandTM,BrandR,LydenE,etal.Genderdifferencesincolorectalpolypsandtumors[J].AmJGastroenterol,2001,96(3):882—886.

[6]FruhmorgenP,LaudageG,etal.Tenyearsofcolonoscopy.Endoscopy,1998,13:162.

[7]杨华元,张明刚,缺血性结肠炎78例临床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6,9(11):883—885.

[8]纪小龙,朱成,李向红,等.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中华消化杂志,1994,14:38—39.

[9]陈青.结肠黑变病内镜11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1):4215.

[10]袁文晔,张明亮。1548例结肠炎症的结肠镜结果分析。南华大学学报,2006,34(4):36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