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落叶松幼苗期的抚育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落叶松幼苗期的抚育管理

李伟

李伟(鸡西市林业局大同林场,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本文从地块改良、幼苗特性、除草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落叶松幼苗期的抚育管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抚育;管理;落叶松

落叶松是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东北林区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它的天然分布很广,适应性强,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强阳性树种。它生长速度快,栽培容易,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落叶松主要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朝鲜落叶松。本文介绍的主要是兴安落叶松幼苗的抚育管理情况。兴安落叶松幼苗在落叶松屑中,对生活因子的水、肥、气、热、光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反应较为敏感,它贪肥、嗜湿、喜光、耐寒,但不耐水淹和长期干旱。种苗出土后,在长期低温影响下易形成早期休眠,在速生期若水份不足或缺少养分时,高生长减慢,若长期缺水,易形成夏季休眠,但通常不受早、晚霜威胁。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认为幼苗期的抚育管理十分重要,是保证苗木产量、提高苗木质量的关键时期。

1地块改良

育苗地块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大豆茬口的休闲地为宜。在低洼地块育苗,播后发芽迟缓、出苗不齐。出土后色泽不正、发锈、子叶色浅,种壳不愿脱落,子叶不宜伸长,抗逆性弱,易发生立枯病,出生叶少且生长慢,侧根少,初期生长迟缓需要改土。地块改良在秋季进行,施入细河沙、草炭。每年秋季深翻达30厘米,秋做床,上足腐熟的农家肥5吨/亩左右。使土壤疏松不板结。调节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2幼苗的特性

幼苗出土萌发,同态发育。种子萌发出土较整齐,蹲苗期短,速生期长,高生长出现在夏至前后。苗木质量的高低和苗高生长量的大小,取决于速生生长期内,土壤的水肥条件和管理的集约程度。当年生的壮苗有多条侧枝,做为衡量苗木品质指标和分级的依据。

3各个时期苗木的特点与管理

出苗期是从播种到种苗出土并脱去种皮为止,包括种子开裂、生根、抬头、甩叶等过程。刚出土的小苗幼茎为果红色,逐渐变为绿色,一般历时10天以上。幼苗期是从初生叶出现到第一层次生叶形成为止,一般历时20天以上,若出苗后遇到长期低温会拖长幼苗期,甚至会形成早期休眠现象。此期的生长特点是,地上器官生长慢,根系生长快,从侧根出现到长出多条侧根,根系的密集分布逐渐向深和四周扩展,继而促进地上部的生长由慢而逐渐加快,直至进入速生期。此期幼苗虽已进入自养阶段,但苗小幼嫩,根系分布浅,制造营养和吸收养料的器官少,是苗木生长过程中抗病能力最弱的阶段,又处在气候条件多变的时期,幼苗的损伤率最高,故又称为保苗期,是决定苗木单产的关键时期。在育苗措施上,要注意防止低温冷害,高温灼伤和病害等自然灾害。速生期是指当气温和地温稳定在20℃以上时或苗木长出第二层次生叶时开始,一直延续到苗木高生长停止,历时60天以上,是最长的一个物候期。该期是提高苗木质量的关键阶段,苗木对水分、养分、光照的需求日益增大,育苗措施重点是水肥管理和除草工作。生长后期是指从苗木高停止生长到根系生长结束为止,历时20天左右。此时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加大,苗捎开始打旋,形成了顶芽,继而叶子变黄脱落,生长期结束。此物候期除苗高不增长外,地径稍有增加,根系生长较多,干物质积累明显。主要的育苗措施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土壤水份,加速苗木的木质化。

4浇水措施

用固定管道式机械喷灌。出苗期一般20天左右,要少浇、勤浇。当苗木长出第二轮真叶时进入速生期,此时气温逐渐升高,蒸发量加大,浇水量也需加大,适宜早晚浇,浇透。这个时期要仔细观察苗木生长和土壤含水量情况。若苗木老叶深绿,新梢叶鲜艳并呈毛笔尖状向上显示生长旺盛。若新梢倾斜,颜色不鲜艳则说明气温高,光照强,未能及时灌水的象征,要大量灌水,一次灌透,才能恢复苗木的正常生长。若苗梢由倾斜而散开,呈平头状,表明较长时间内水份不足,继续缺水,则会在苗梢由叶间的苗茎尖端,逐渐形成顶芽。先呈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出现夏休眠。此时要采取连续灌水与追施氮肥的综合措施,强迫其恢复生长,否则会影响苗木质量。若土壤温度超过30℃以上则需及时浇降温水防日灼伤。生长后期要少浇、停浇。促进根系发育和苗木木质化。

5除草措施

落叶松是生长期长而生长势弱的植物,而杂草是生长期短而生长势强的植物不及时除草,苗木的生长必然受到欺压降低质量。在播种后及时用24.5%的果尔100~120毫米/亩,45毫米/亩药液量进行土壤封闭。封闭后八小时不要浇水,药效可维持40天左右,既可节省人工降低成本35元/亩左右,又避免了人工除草带苗儿的问题。苗木拔节后,本着杂草“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人工除草4~6次,确保苗木生长空间水、肥、光的充分利用。

6追肥措施

为提高苗木质量,可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用生态形象判断法与化学诊断法相结合。经常细致地观察苗木生态现象为追施某种肥料的依据。如发现老叶窄而薄、新叶短、发黄则缺氮肥:若叶色老绿,高生长迟缓则缺磷肥。生产中常在6月下旬~7月中旬追施两次腐熟稀薄的人粪尿,效果较好。

7病虫害防治措施

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和蛴螬。播前用甲拌磷5公斤/亩施入土中,播后若仍发现有虫活动则用敌百虫拌毒饵诱杀。速生期内发现蛴螬活动可派有经验的工人人工捕捉,是根治的方法之一。幼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以预防为主,播前用五氯硝基苯+代森锌7~10克/平方米拌细土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苗期要7~10天喷一次灭菌药剂,常用的有多菌灵、敌克松、近年来菌毒速杀的效果不错。若发现病情,马上清理病苗儿拣出销毁并在局部用1%硫酸铜10kg/10m2浇灌,15~20min后清洗苗木,以防病害的继续发生蔓延。

8其它及成效

落叶松幼苗的抗性与播种期、种子的处理、播种量、苗木密度等因素也密切相关。适时早播,雪藏种子、合理密度(600~800株/平方米)能极大地提高其自身的抗性。多年来培育落叶松苗木通过精耕细做、科学管理,当年苗木产量达30万株/亩,地经0.2~0.3cm之间,苗高10~25cm左右。为移植苗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