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浅析

高志刚

◎高志刚

(南阳师范学院经管系,河南南阳473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23-01

摘要:双语教学已经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展开,我国大部分的普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都开展了双语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双语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高等院校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将对我国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经管类专业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而授课中采用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桥梁与纽带,是本土化培养“复合型、应用性”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基于教学要求,我校经管学院选择工商管理和国际贸易专业作为双语教学的试点,对部分专业课程实施或将实施双语教学,作为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拟就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培养大量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又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作为应用型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社会上用人单位对该类专业毕业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因而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对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学在生的就业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①。为了培养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积极贯彻教育部精神,推进经济、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现状

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院校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很多高校的经济和管理类专业都陆续开设了双语专业课程。从对各地区、各不同级别的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了解,反应却是参差不齐,双语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负担重,学生不认可”,反对双语教学的“声音”越来越大,有些高校的双语课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实际上,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的外语水平、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技巧、学生的外语基础、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投入复习和预习的时间、教材质量、课程课时量以及中英文讲解比例,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双语教学中的师资问题。

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不同科目的老师英语好了专业差,专业好了英语差,往往不能胜任双语教学。合格的双语教师必须是专业与外语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其次,双语教师必须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这样的专业老师在师资队伍中较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双语教学中的学生素质问题。

学生的英语水平尚还不能适应双语教学。双语课程课大多开在大学二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而双语教学的基础就是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的综合运用,而英语听说能力又恰是现在高校学生的“软肋”,由于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原因,使得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英语课的教学,学专业变成了学英语单词,遇到讲不懂的问题就退化为汉语教学,失去了双语教学原本的意义,使双语教学变成了大学英语的附属课程。使相当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畏难、厌烦的情绪②。

(三)双语教学中的教材问题。

在教学中没有固定教材,有些院校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有些学校使用自制讲义。国外的教材本身具有出版国当地的社会环境特点,运用的法规背景如公司的治理结构,税法等与国内有一定的差距,在具体涉及到我国的特定内容时均显不足。使用现有统编教材或者自制讲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教材翻译成英语进行教学,缺乏教学理念。目前我国对于双语教材的选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适合高校教学的双语教材严重缺乏。

三、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认为,要搞好本科经管类专业的双语教学,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思维方式,更新不断发展的经济管理理念,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熟悉地道的英文表达法,从而提高英语水平。然而,国外的教材具体涉及到我国的特定内容时均显不足。因此,教师在上双语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版教材内容选择增减。原版教材的引进使用还应该与国内教材编撰工作的改进相结合,一方面借鉴国外前沿的先进理论,另一方面学习原版教材要合实际,贴近生活,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潜在的国际竞争力,使其就业后能在各种公务的联系交流中游刃有余。

2.大力培养或引进高水平的双语教学教师,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师素质主要有以下手段:(1)通过在工作安排、待遇福利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在校教师攻读博硕士学位。提高专业水准。(2)在校内开设教师双语教学培训班。(3)提高双语课的课酬系数,鼓励教师努力自学提升水平,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4)组织教师出国交流学习。(5)招聘“海归”教师。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具备合格的教师。抽出英语基本功好、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承担双语授课任务。真对某一门课程还可挑选若干位教师组成一个双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小组,由研究小组的教师共同承担。但对不同的班级、专业授课,教师可以在一起对教学方法及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讨论。由于大家讲授的都是同一门课程,内容一样,通过讨论与切磋,将会很快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此外,派任课教师去国内名牌大学观摩教学或短期培训,或参加一些国际学术讨论会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③。如能引进一批有留学经历的学者当然是最好的了。

3.双语课程的开设时间也要有选择,不宜太早。具体来讲,大学一、二年级不宜开设双语课。因为在此期间学生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及英语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客观条件还不够成熟。因而,应从大学三年级开始进行双语教学,重点学习专业方向课程或能直接与国际接轨的课程。

4.建议学校尽快出台一整套鼓励机制或办法,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双语教学中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能力。除了继续完善教学硬件建设之外,还要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教师开展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交流及组织教师间的教学观摩,并进一步研究制订专门的课质量评估体系,解决好教学法和课堂组织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教育水平,尽快培养一大批既通晓国际贸易规则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师资条件、学生水平、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的改革及监管措施等问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樊小勇,张兰.试论管理类原版教材使用及教学方法改革【J】.成宁学院学报,2004(5):16l一163。

【2】杨波.关于高等院校经管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4):96—99。

【3】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120-122。

作者简介:高志刚(1980-),男,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