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意识对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低碳意识对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叶挺

◎叶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45-01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大势所趋的低碳经济势必造就新型的低碳生活模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简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经济”仅仅依靠先进技术的支撑是远远不够的,推行低碳生活,彻底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低碳生活”,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唯一的选择就是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简述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文中。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1]。

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这些因素导致了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紧张的危机,放眼全世界,灾难性气候频频出现,例如飓风、海啸、超强地震等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往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使得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日本以及我国近几年来的一系列强震,看似是地质灾害,与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广义的高碳生活方式。

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开始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方式,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应该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并且还是一种态度,能够自觉地追求低碳生活方式,自觉抵制高碳排放、高耗能的奢侈生活方式[2]。

“低碳生活”,定义为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然而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现阶段追求高消费依旧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只是心中的概念,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3],这意味着“低碳”目前还处于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

二、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相互依存的关系

哥本哈根大会结束之后,低碳已然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为了实现许下的减排诺言,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然而实现目标并非只是企业、政府的事情,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

一方面全球的技术在不断提高,这的确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给一辆SUV的油箱加满生物燃料所需的粮食大约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口粮[4];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长是相当迅速的,人类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必将大于技术更新减排的二氧化碳,据《北京日报》报道,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接受能耗审计的20个国家机关的36栋建筑中,政府公务人员人均年耗电量3072.5度,大约是北京普通居民的七倍,而这个数据已经比2004年全年用电降低了10%。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度,相当于北京市民的19倍[5]。由此可见,关键还是需要加强宣传,让全世界每一位公民都意识到“地球只有一个”,并且自觉自愿的做到低碳生活。虽然每个人的力量是那么有限、渺小,但是考虑到人口数量的庞大,这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践行低碳生活

(一)首先澄清一些常犯的认知错误。

第一,有人认为低碳就是要省吃俭用,这与国家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相互矛盾。其实低碳生活倡导的是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即要根据自身收入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尺度来约束消费。有学者指出,面对低碳经济,应“厉行节约,鼓励消费的同时反对浪费”[6],要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7]。

第二,还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只是理论上的,无法在实践中实现。这并不是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一切都是“事在人为”的,在实现低碳化的进程中,不仅仅是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个普通人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个人微不足道的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会对这项光荣的事业起到作用。

(二)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衣——精心策划一年四季衣物的购置,因为在衣物的制作过程、废弃过程中都会产生碳排放,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能减排6.4kg的碳。穿不下的衣物可以自行剪裁,用来做抹布或者起其他形式的作用。

食——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抽烟,少喝酒。据计算,少喝一瓶啤酒能减排0.2kg的碳;逢年过节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注意少吃牛排、猪排等,“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节能约0.2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8];拒绝过度包装的食品,例如月饼,它的碳排放量是普通包装的3倍。

住——避免豪华工作环境的追求,因为其建设、装修、居住、维护,都会造成很大的碳排放,应该提倡小而温馨的居住方式;将白炽灯换为节能灯;用中水冲厕或浇花。

行——走路和骑自行车不会产生碳排放;坐公交车比开私家车排碳量小得多,据统计,平均少开一天车将可以减排8.17kg碳[9]。

四、“低碳生活”需要制度来保障

全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已经开展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

政府部门的规定无法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公务人员的节能意识纯粹是个人道德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他们节约能源。

总而言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低碳经济这一目标,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专题http://www.news.cn/world/gzqqqhbh/.

[2]关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http://blog.163.com/ymh20@126/blog/static/40688271201087103351822/

[3]陈晓凤.简约生活[J].自然之友通讯,2008(3):48

[4]Ft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18706《粮食危机谁之过?》

[5]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08/0103/08/4194TOH70001124J.html.

[6]刘世锦.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0,(1).

[7]田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J].世界环境,2008,(2).

[8]《普通人的“低碳生活”模本》《晚报文摘》P049.

[9]中国质量新闻网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wu/315330.html。

作者简介:叶挺(1990-),男,江苏无锡,本科在读,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