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病检查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牙体牙髓病检查诊断

李静

李静(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乡中心卫生院165303)

【摘要】目的讨论牙体牙髓病检查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一般要结合数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检查诊断

检查和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二大类,即一般检查方法和辅助检查方法。

一般性检查方法:主要指在每日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基本上都要进行的检查诊断方法,主要有:

1.问诊

通过询问方式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并针对病情进行系统而扼要的询问,启发患者回答与病情直接有关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主诉,现病史、过去史和家族史等,且主要在口腔方面。如牙体牙髓病、尖周病的突出症状是疼痛。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必须详细寻向疼痛的发作方式,激发痛还是自发痛,有无咬合痛,触叩痛等,其次是痛的部位,能否定位,有无牵扯痛,再问痛的程度,锐痛、钝痛,能否忍受,痛的性质是搏动性痛、刺痛、胀痛、灼痛或撕裂样剧痛等。最后追问影响痛的因素,冷热反应,白天晚上的感觉等,总之问诊是收集病史的主要方式,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负责,准确无误。

2.视诊

是指利用目视和口镜的检查方法。首先检查主诉部位,然后按一定顺序检查其他部位,其要点如下:

牙齿:色泽、数目、形态、排列、咬合、修复物及其他,如牙齿颜色改变,若灰暗表明牙髓可能多已坏死。

此外,检查有无龋洞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牙体缺损,并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更详细检查。牙龈和口腔粘膜有无红肿、窦口、窦道管。

3.探诊

是口腔检查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借助探针进行检查和协助诊断的方法叫探诊。用探针主要检查和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其反应。如探测龋洞的位置和深度,牙体硬组织缺损的范围及探测时的敏感反应,牙髓是否暴露。感觉过敏的程度和部位;修复物边缘密合度和继发龋情况;牙周袋及窦道的探测等。对邻面颈部龋更应注意:切勿漏诊;有肉芽组织突出洞内时,可用探针拨动肉芽组织以区别牙髓息肉和牙龈息肉。探诊时动作应轻巧细致,勿施加压力,以免损伤牙龈和牙髓。

4.叩诊

是利用器械柄轻轻叩击牙齿,根据牙齿(主要是牙周膜)对叩击的反应进行检查。有垂直和侧叩两种方式,垂直叩诊是叩诊方向和牙齿长轴方向一致,多用于检查尖周情况;侧叩或水平叩诊是叩诊方向和牙齿长轴方向垂直,用于检查牙周膜某一侧的情况。叩诊可诱发疼痛,提示根尖或牙周膜的炎症存在,因此在检查时叩诊应先从正常牙邻牙开始,将患牙与邻牙或对侧同名牙作对比。叩痛可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以-、+、++、+++记录。

5.扪诊

它是借助手指或镊子夹持棉球按压患部,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检查者的感觉来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如肿胀的范围、硬度,有无触压痛和波动感,颌下、颏下、颈部淋巴结的大小、数目、硬度和触压痛;再用手指按压牙齿颈部和牙龈交界处,同时让患者做各种咬合运动手感震动明显者,提示有创伤性咬合。

6.冷热诊

它是根据牙齿对冷或热刺激的反应来检查牙髓状态的方法,是一种牙髓的感觉测试。通过牙髓的感觉状态来确定其正常或异常。牙髓只有痛觉,没有其他感觉可激发。正常牙髓对冷热刺激有一定的耐受阈,对20~50℃接近口温的水不感到疼痛10~20℃的冷水和50~60℃的热水也很少引起疼痛,但低于10℃为冷刺激,高于60℃为热刺激,当牙髓有病变时,耐受阈有一定的变化,对冷热刺激表现有时敏感,有时迟钝。如牙髓出现化脓性炎症时对热刺激敏感,对冷刺激反而感觉舒适因此有时可能出现若干假的反应,诊断时必须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联合判断。

冷试有以下方法:直接用接近0℃的水喷洒到测试部位;用棉球蘸无水乙醇迅速置于测试部位;另外可用氯乙烷喷于一小棉球上形成冰晶,抖掉多余液体,置于干燥的测试部位;也可用冷热测试仪的冷探头,通电后待其到工作温度(即0℃左右)置于测试部位。

热试有以下方法:常用热牙胶法,将牙胶烤软不致冒烟,迅速置于测试部位,一般此时的温度约65℃左右,过热可造成牙髓的热损伤,另外可用冷热测试仪的热探头,通电后等到工作温度60℃左右即置于测试部位;还可用橡皮轮旋转摩擦产热来测试。

选择性检查诊断方法:它必须在基本检查诊断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一定的方法,作为辅助检查诊断,所以又称辅助检查诊断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6.1电测试法:用电活力试验器,对牙进行电刺激,检查牙髓反应。它与冷热测试一样也是牙髓的感觉测试或痛觉测试,仅适于疑有牙髓病变牙的牙髓状态的检查。牙髓活力测验仪有多种形式,无论进口或国产的仪器,其原理基本上大同小异。

目前常用的电活力测试器有两种:一种是用手调节的手持式测试仪,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使用方便。医生用手握持测试仪,将刺激极置于牙面上,同时用拇食二指拨动电位器调节大小,然后看患者的反应。另一种是自动调节,电流增加速度均匀一致,使用起来安全和准确,结果更可靠。操作时应注意:测试前牙面要擦干或吹干,同时用小棉球菌生理盐水或牙膏(多用),涂于被检查的牙面电测仪拨到0位。测试时探头放在牙面上,缓慢地增加电流强度直到患者有反应时移开电极,记录引起反应的读数。此外检查时必须与正常邻牙或同名牙进行对比检查,如果读数低于正常表示敏感,高于正常表示迟钝;如至最高读数时仍无反应,表示牙髓已无活力。

牙髓电测仪在判断牙髓是死髓或活髓方面是比较可靠的,而难于判断牙髓病变的性质,而且在电测仪反应的读数与对照牙有明显地不同才有诊断价值。因为在使用电测仪过程中有假的阴性或阳性,发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6.2透照法:用特制的装置将光线集中于一点,置于牙的舌(腭)侧,而自唇颊侧进行观察,正常牙髓为透明均匀的淡红色,死髓牙常呈灰暗色而明显的可以区别。有时邻面龋洞也可显一较暗的区域。另外利用强光不能透过与光源垂直的牙折线而辅助诊断牙隐裂;如有近中远中向的牙隐裂时,近光源的折片仍透明,远离光源的折片仍暗。

6.3局部麻醉:有的牙痛扩散而不能定位时,可利用局部麻醉法协助定位,确定牙痛的部位如阻滞下颌齿槽神经后止痛,即可排除上颌的牙痛,上颌可以分组浸润麻醉,而确定其痛的牙组。但必须在牙痛时方可采用,否则毫无意义。

6.4咬合检查:主要用于创伤和牙隐裂的检查,将棉球或器械柄放在疑有隐裂的部位,嘱患者咬下,若牙有隐裂,则可发生明显地疼痛。牙本质过敏时咬实物也有酸痛,而空咬时疼痛则是根尖的炎症。

6.5染色法:此法也可检查隐裂,一般用碘酊或甲紫液,涂于隐裂处,再用酒精棉球擦洗清洁,表面的可以洗去,而折线内的染料无法洗去。根据折线处的染色较深即可诊断。

6.6嗅诊:通过嗅觉来进行检查。牙髓坏疽有强烈的腐败臭气,开髓后即可闻到这种臭气,即可诊断为牙髓坏疽。

6.7去龋及开髓检查:有些龋洞口小、不易确定病变范围,有的深洞是否穿髓不好确定,需扩大洞口,去除龋坏组织,方可确定。另外有的有修复物而发生继发龋,需去除修复物进行进一步检查,为明确牙髓炎的性质,是否坏疽或蜕变,需开髓检查。

6.8X线检查:它是一种极其重要而且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对病变检查和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一般分透视和照片两种方式,但目前透视法已很少应用,仅将照片法作一介绍。

X线照片检查在龋病、牙髓病和尖周病的应用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诊断方面:龋损情况:龋损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邻面龋、继发龋,其部位、深度、龋洞与髓腔的关系。牙体发育畸形:如畸形中央尖和畸形舌侧沟、窝等。牙根的情况:根部内、外吸收,根折、牙根发育不全,根牙骨质增生等。髓室及根管情况:如髓石,髓室大小及根管大小,钙化,弯曲情况等。根尖及根尖周围情况:如根尖肉芽肿、脓肿、囊肿及致密性骨质炎等。阻生牙、埋藏牙、乳牙根吸收和恒牙萌出情况,有无断根残留、颌骨病变等。

综上所述,牙髓病和尖周病的检查诊断方法很多。对一个患牙不一定要用全部的检查诊断方法,但同时也不能凭一种方法做出诊断,一般要结合数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