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用于外科围手术期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心理干预用于外科围手术期效果评价

陈淑娟

陈淑娟

(南通市通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用于外科围手术期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的外科围手术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较对照组稳定;康复速度快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在外科围手术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010-0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高低成为患者及其家属评价医院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医疗服务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医院的发展。研究表明,身处在外科的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担心与恐惧,通常会表现出一些消极的心理行为反应,比如:恐惧心理、焦虑心理以及对手术的排斥行为[1],这非常不利于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甚至引发并发症,由此看来,适当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新型的护理模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缓解不良情绪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是医院综合服务质量提高的重要表现。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的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在进行心理干预后,发现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明显,均表现为积极性,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外科患者100,其中,进行胆道手术患者26例,肛管手术患者10例,胃肠手术患者28例,骨科手术12例,其他手术2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实验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年龄(41.36±1.26)岁,住院时间为5—15天,平均住院时间(10.26±0.18)天;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在21—60岁,平均年龄(41.38±1.25)岁,住院时间8—20天,平均住院时间(11.34±0.21)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异,可比性强。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除心理干预之外的护理措施。

1.2.2实验组采用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具体心理护理干预如下:

(1)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从入院的疾病诊断到手术之前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医护人员特殊的心理干预。提到手术,无论大小,许多病人及其家属都会表现出担忧和恐惧,这是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甚至误解所造成的,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鉴于此,医务工作者务必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必要时,只需保证患者家属的知情权),由于疾病诊断的专业性,许多患者及家属不懂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告知他们,减轻他们对疾病的过度忧虑或轻视。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医院的信任程度,这些具体表现为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病情的详细诊断、患者家庭的基本了解,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打破长期以来患者对医生的绝对依赖与服从。不仅如此,悉心的护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术前的心理护理以保证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为主,同时要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借此来建立医患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

(2)术中心理护理干预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安全推出手术室的这段时间,患者被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的疼痛感较轻或处于昏迷状态,缓解心理紧张为当前心理干预的重心,同时保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减少不良情绪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的影响。

(3)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手术后到出院之前的这段时间,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在术后的身体状况,并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勿担心。术后的心理干预是护理干预最重要的环节,干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与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应主动贴心的提醒患者按时吃药、注意休息以及适当的锻炼,这些都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恢复,同时,积极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尽自己的能力帮患者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叮嘱家属多陪陪患者,给予他心理支持与鼓励,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对医院的满意度。

1.3评估指标

首先,时刻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记录不良身体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次,观察患者的康复速度;同时,以焦虑及抑郁量表作为评估指标[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量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从术前到术后的护理观察与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前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区别,P>0.05;在术后的护理观察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为1例,对照组有4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稳定,且康复速度较对照组快,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

以焦虑和抑郁量表作为评估指标,我们对患者在医院的两个阶段(术前、术后)进行量表评估,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干预前两组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组别

评估项焦虑评分(分)焦虑患者(%)抑郁评分(分)抑郁患者(%)

实验组46.32±2.1620(40%)41.85±2.5920(40%)

对照组45.11±2.3723(46%)42.23±1.9818(36%)

PP>0.05P>0.05P>0.05P>0.05

表2干预后两组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组别

评估项焦虑评分(分)焦虑患者(%)抑郁评分(分)抑郁患者(%)

实验组63.86±2.018(16%)68.71±2.459(18%)

对照组46.35±1.7917(34%)45.87±2.3615(30%)

PP<0.05P<0.05P<0.05P<0.05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保持在42和45左右,P>0.05,差异不明显。从表2可以看出,干预之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由此可知,心理干预对外科围术期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是将心理治疗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心理干预的重心在于患者积极情绪状态的建立,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康复,所有这些都极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3]。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稳定性与并发症都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积极情绪状态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这不仅有益于患者,也有益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特殊的心理干预分三个阶段: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干预目标与任务,术前:主要是医患信任关系的建立,这个阶段,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极为重要,同时为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服务形象;术中:主要是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时刻关注患者术中的变化,给予患者鼓励;术后:主要以监督、指导为主,督促患者按时吃药、指导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与支持,所有的这些措施都是心理干预的重要步骤。鉴于心理干预在外科围手术期的作用效果,应该被广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璐璐等.普外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视频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3.5(10):226-228.

[2]赵夏等.心理护理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20(11):85-86.

[3]何雪英等.舒适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11):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