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腹腔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体会

高鹏

高鹏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人民医院1582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腹腔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愈29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一个重要措施,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

【关键词】?肠梗阻腹脓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160-02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肠梗阻既可以由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因素造成;也可以因手术操作范围广,创伤重或已有炎症,特别是曾进行手术的病例,腹腔内有广泛粘连,手术剥离后肠管浆膜层有炎性渗出,肠襻相互粘连造成梗阻的发生;此外,低钾血症以及肿瘤残余等均可造成术后肠梗阻[1]。对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例腹腔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肠梗阻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2岁,平均48岁。小肠高位梗阻6例,低位梗阻21例,结肠梗阻3例。完全性肠梗阻26例,不完全性肠梗阻4例。主要表现为腹痛23例,呕吐14例,腹胀23例,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1.2方法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肠绞窄趋势或出现肠绞窄是决定手术的主要依据。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肠绞窄的可能:①腹痛发作急骤,程度重,呈持续性,或伴阵发性加剧;②呕吐物及排泄物为血性物,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③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④有明显腹膜刺激征,或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⑤腹胀不对称,局部有固定压痛或明显压痛的不对称性肿块;⑥经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⑦腹部X线检查发现孤立、固定、胀大的肠襻,动态检查发现肠管扩张逐渐增大;⑧CT检查提示腹水、肠系膜血管充血、肠系膜水肿,肠管壁增厚>0.2cm,增强扫描肠管壁增强不明显。

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肠外营养,同时辅助生长抑素,必要时加糖皮质激素,在肠蠕动恢复阶段还可应用肠动力药以促进梗阻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由于术后炎性肠梗阻是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并不需应用抗生素。由于梗阻肠襻内细菌过量生长产生盲襻综合征时可短期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能降低胃肠液的分泌量,减轻肠腔内肠液的滞留量,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加速炎症消退。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有效地减轻炎症[2]。腹部手术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腔内粘连,而腹腔内粘连有其发生、发展、吸收、部分以至完全消退的过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出现表明肠粘连及炎症正处于较严重的阶段,此时手术难度很大,不仅难以确定梗阻部位,手术时易导致肠管损伤,手术范围扩大,可造成术后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甚至再次发生肠梗阻,反而加重病情,延长病程。

2结果

所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愈29例,死亡1例。

3讨论

肠梗阻的原因,在进行期胃癌发展到浸出浆膜外而形成腹腔内种植播散,或者继发于广范围胃切除手术的创伤出血及炎症感染等机械性刺激,术后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腹腔内肠粘连。多数肠粘连一般不发生肠梗阻,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有的呈慢性经过,而有的发展成为完全性或急性绞窄性肠梗阻[3]。如:①肠管紧密粘连成团状或固定于腹壁瘢痕处,使肠腔变窄而影响肠管蠕动和扩张;②肠管自身形成锐角粘连导致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③肠袢与远处组织发生粘连而肠管被牵拉,导致梗阻;④腹腔内纤维粘连索压迫肠管,或肠管自粘连带的一侧经粘连带构成的环孔形成内疝,并有粘连带压迫肠管;⑤由于肠管为局部点状粘连,当饮食不当或姿势改变或增加腹压时,常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发生以粘连点为轴的肠扭转、形成肠梗阻;⑥由于腹膜癌细胞播种复发转移,从小发展到大而形成癌性粘连压迫形成肠梗阻。上述各因素都可造成肠管血运障碍,形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单纯性腹腔肠粘连发生肠梗阻的病人,常出现一些腹部慢性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偶然或间歇性腹痛、饮食通过不畅、消化不良等症状,但对全身影响较小。当发生不完全性机械性粘连肠梗阻时,出现的症状和对全身的影响则根据其梗阻的部位高低和程度有所不同。梗阻部位高者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较早期发生电解质紊乱。出现完全性梗阻时,其腹痛、腹胀、肠蠕动亢进、肠鸣音和蠕动波等都较严重,且不易自行缓解。故凡有腹部手术史、腹腔感染、腹腔内化疗及癌细胞腹腔内播种转移时,都应考虑到腹腔肠粘连所致肠梗阻。再根据其具体症状进一步判定是单纯性或者绞窄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应做术前充分准备,如胃肠减压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后再进行手术。手术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小范围粘连可进行简单分离或予以剪断,即可解除梗阻。大范围紧密粘连,小心分离粘连解除梗阻后,为预防再度粘连发生肠梗阻,可将已分离的肠管按顺序排列、依次缝合固定,避免再次发生梗阻。限局紧密粘连严重成角的肠管,为避免勉强分离造成过多的肠管损伤,可做肠切除、肠吻合术,也可将近端肠管与远端肠管做捷径吻合。如后者病情较重、不易缓解时,可先在梗阻近端扩张的肠管施行造瘘,暂时解除症状,待患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进一步做彻底手术。一般对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通过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都能得到缓解。如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服用理气导滞、通里攻下的中草药及其制剂,往往使肠梗阻症状得到缓解。对于癌性广泛性粘连的病人,原则上应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对部分施行非手术治疗无效反而病情加重或有绞窄性肠梗阻可疑的病例,应采取及时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黎介寿.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的质量[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0452.

[2]朱维明,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458.

[3]唐.苏雅拉图,张连阳.肠梗阻599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8):49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