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

张文宝

张文宝苏州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进行了讨论,主要是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文献。

关键词: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结合

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学术界研究的特点,而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也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汶川地震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社会各界从企业到个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慈善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下半年,三鹿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成千上万的婴幼儿因此患病,引起了全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和思考。

一、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涵

公认在1924年,英国的谢尔顿最先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再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体现,而是将道德因素包含在内。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有许多学者和组织也给出了定义:约瑟夫·M·麦克格尔:“公司社会责任概念意味着企业不仅仅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对社会负有超过这些义务的某些责任”。随后,凯思·戴维斯(KeithDavis,1975)和罗伯特·L·布卢姆斯特朗(RobertBlomstrom,1975)则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决策在谋求企业利益的同时,对保护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埃德温·M·爱泼斯坦(EdwinM.Epstein,1987):“公司社会责任就是要努力使公司决策结果对利益相关者有利的而不是有害的影响”。卡罗尔(ArchieB.Carroll)根据众专家学者的研究,概括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广为学术界所接受。卡罗尔的定义包括四个具体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公司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一直不清晰、统一,但这并没有阻碍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衍生性理论研究,随着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衍生性理论正取代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架构的原有内容,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主体。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评判方法

因为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在现有的财务报表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尤其是我国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年报上的披露信息很少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这样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就显得比较困难。早期的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把自己或权威机构对公司所享有的社会声誉的评定结果作为评价其社会责任表现的标准。最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声誉指数法、为容分析法、公司慈善法和KLD指数。

声誉指数法是由专家学者或者商学院学生通过对公司各类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主观评价后得出公司声誉的排序结果,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内容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公司已公开的各类报告或文件来确定每一个特定项目的分值或数值,然后得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在20世纪70年代较为常用。

公司慈善法则源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PMI)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版《公司500:公司慈善指南》较为全面地分析了500多家大公司的捐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推慷慨指数,慷慨指数根据每家公司的捐赠总额和捐赠占税前净利润的百分比这两个指标分别算出其统计标准值,最后根据公司在总样本中的相对表现评出一个等级。

KLD指数是KLD公司设计的一种评价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评级标准。KLD指数从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八个方面的关系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其中主要是社区关系、员工关系、自然环境、产品的安全与责任以及妇女与少数民族问题等五个方面。

这些主观的评价都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硬伤,有着明显的缺点,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或发展,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有了更为具体、细化的载体。如今,以利益相关者管理来衡量企业社会表现己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趋势。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的结合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伍德(Wood)认为一个具有社会回应的公司,其行为应该留意到众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且在她的学术论著上称:“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观点可以回答企业应该为谁承担责任的问题”。查克汉姆(1995)也指出,应该以利益相关者框架为基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式。Preston(1995)都在社会责任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认为通过利益相关者体现社会责任最为合情合理。

我国学者陈迅、韩亚琴(2005)依据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责任与企业关系的紧密程度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企业社会责任、中级企业社会责任、高级企业社会责任。《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也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规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象,帮助社会责任理论找到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方法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了解其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尽量满足这些要求(陈宏辉,贾生华,2002)。而且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结合后,对后来学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屠嘉等(200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两大理论的融合,产生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它是社会责任规范性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也成为了近年社会责任领域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此,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开始流行,由于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使用会计的方法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计量、记录和分析,能定量化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之间做实证上的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研究逐渐成为近来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

四、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就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群体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这个利益相关者群体应当包括经济、法律、道德、环保和慈善等诸多方面。笔者将利益相关者分为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企业投资人(包含股东和债权人),而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雇员、政府、供应商、社区和生态环境等。具体表现按为:

1、企业对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的责任

(1)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一种契约关系的维持,从契约论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契约交易所形成的一种法律实体,在所有的契约关系中,最核心的则是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关系。企业要对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收益承担主要责任,同时使股东的资本资产保值增值。另外,股东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公司治理具有监督权和知情权,企业有责任向股东提供真实的经营和投资方面的信息,以便投资人可以全面的了解到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使自己承担最小的投资风险,同时获得最大的投资报酬。

(2)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债权人也是企业的投资者之一,主要是指预付款者,有权请求他方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主体,是指那些对企业提供需偿还的融资的机构和个人。

贷企业作为债务人,有责任及时向债权人偿还借款利息,偿付到期款项,同时应当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反馈给债权人。有责任保护债权人的债权的安全,经营过程中有着充裕的现金流,有听取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策略提出建议的责任。

2、企业对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1)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比较重要。首先,企业在创办时期,需要政府的审查,以确认其是否具备进入市场的条件,而后经过注册登记,从而获得从事市场活动资格,即所谓的工商登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扮演着监督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在企业进入市场之后,政府又需要对企业进行市场管理,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经营环境进行宏观调控,以及监督企业的竞争行为,以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和垄断行为。

而企业对政府的责任则表现为:“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也是企业应该对政府履行的责任,从企业的“社会人”角度看,也是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最基本得责任和义务。

(2)企业对雇员的社会责任

关于雇员这个利益相关者群体,专家学者们大多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研究的,许多研究结果都明确的将人力资源看做一个对企业有着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并认为随着经济增长越来依赖于技术创新,是人力资本而非物质资本更多地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

因此,企业应当对雇员承担社会责任,不能轻易改组或裁员,企业也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自觉遵守国家各项劳动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员工的物质报酬激励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加大对员工培训投入,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充分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3)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随着消费者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高,企业逐渐重视消费者权益的需求,消费者逐渐成为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力量。消费者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使用群体,但其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分布的比较分散,购买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识别力有限。

所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权益和需求,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抑制通货膨胀和狂乱物价,同时,重视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度评价,保证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服务,不得有欺诈行为、谋取暴利行为。

(4)企业对供应商以及同业竞争者的社会责任

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看,企业与供应商以及同业竞争者应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应合法、合理选择自己的供应商,信守合同、诚信合作、不拖欠供应商货款、不侵犯其合法权益。企业与同业竞争者之间应坚决避免价格战和价格联盟等恶意竞争行为,相互学习,走共同发展的竞合之路。

(5)企业对环保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消耗公共自然资源(能源、矿产和水等)的同时应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要认识到这是企业、企业所在社区以至国家的长远福扯所在。企业应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要整治被污染、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以环境为代价赚取一时的利润,实践证明,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同鱼水关系,二者谁也离不开谁,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6)企业对公益事业及社区的社会责任

企业对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应履行一定的义务,适当增加对公益事业的社会捐赠和支持,这是企业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回报社会的表现。企业通过直接设立慈善基金或向社会慈善机构和福利机构捐款、捐物等方式来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以示对社会的责任心。另外,企业还往往以企业名义直接出资承担其他公益事业的义务,如城市绿化、过街立交、保护动植物、资助知识竞赛和群众性娱乐活动及体育运动等。

五、总结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第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目前的研究成果仍不全面,诸如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仍需要摸索。第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结合,使得企业自愿履行社会责任,也使得整个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