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潜能生”也自信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让“潜能生”也自信起来

蒋承霞

金湖县实验小学蒋承霞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德等方面具有独有的特点,与其他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而学习型潜能生是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下,由于生理、心理因素或学习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学习成绩长期落后,存在着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的现象。但是,多数潜能生头脑灵活、思想活跃、反应灵敏,有着较大的潜能,特别是他们也有着某些方面的特长和才能。因此,我们要平等对待潜能生,正确评价潜能生,要让每一个“潜能生”都自信起来。

一、把握时机,实行激励性评价

充满爱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感受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潜能生平时有着严重的表扬“饥渴”,他们更需要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一颗爱心经常鼓励潜能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他们很好地回答了一个简单问题后,就应当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多精彩呀,我要祝贺你!”如果他们的回答不完全正确或错误时,应给予这样的评价:“你的回答告诉我你已经是个会思考的学生了,你的理解已经接近正确答案,再想想,你一定行。”当他们回答问题有困难,说话结结巴巴时,还应当适当地引导,并适时地加以鼓励,像“别紧张!”“别着急!”“失败是成功之母,再试一试!”教师一次次地激励,会使他们自信就会一次次地增强。

当然,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二、针对差异,实行多元化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不同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因此,在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时,应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在课堂评价上,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多元目标,让评价伴随着学习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对于潜能生,虽然他们并不优秀,但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你读书很认真,只准备了一会儿就把课文完整地读了出来。如果这样认真地再多练几遍,你一定读得更好!”“这道题你虽然做错了,但字写得很漂亮。如果努力一下把题目做对,就可以在全班展览了!”我想:这样的评价总有一天会使潜能生跨入先进行列。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也以学生为主体。平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考评,重视发挥学生在考试评价中的主体性,扭转了以往只重考评结果而忽视考评过程的倾向,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形成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三、拓展渠道,实行多样化评价

实施评价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参与评价不觉得枯燥,评价的形式力求多样化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我们对考试的形式作了探讨,采取了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方式、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纪录挡案等多渠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能针对每堂课中潜能生的积极表现,用饱含情感、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评价。对他们经过三次作文后修改得较好的作文,将之打印出来张贴表扬;对表现出色的发言,向他们翘起大拇指……每节课结束前,用一两分钟时间,评一评本堂课的“出色表现奖”“发言奖”,作业上也实行“加星制”,特别为潜能生设立“进步作业”奖。不断地表扬和激励,使潜能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爱的鼓舞。

四、淡化考试,实行经常性评价

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摈弃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评价,实行经常性评价,评价经常性。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以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性评价是某一教学活动后的结果评价,重在评价学习成效。大力加强形成性评价,强化了评价的反馈和调节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此,我们采取“取消期中,淡化期末、加强平时”的做法,改变传统的依据期末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重视了经常性的评价。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答问、作业完成、单元测查、分项考核、日常观察等形式。注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对于能够提前达标的学生,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冲击;对于不能按时达标的潜能生,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提高的计划,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积累,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做,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又使教学评价成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了以评促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