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在终末期肾病中的应用和护理进展宋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在终末期肾病中的应用和护理进展宋芹

宋芹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终末期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与肾功能正常人群相比,肾功能受损的患者病死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增加20%~40%,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导致患者肾脏功能丧失并且疾病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原因较多,其中血液透析则是属于临床上肾替代治疗措施之一,是一种成功维持性替代治疗方式。本文研究通过对该治疗方案及相关护理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灌流;护理;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肾病血透内科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患者年龄趋向年轻化。目前肾脏疾病尚无根治的方法,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对临床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血液透析为临床最有效治疗方式之一。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清除血液中包含杂质、有害物质,维持体内酸碱度平衡,并且具有一定弥散对流作用,在终末期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临床意义[1]。目前血液透析是控制其病情进展,延长终末期肾功能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

1治疗方案

毒性物质存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已被证实,另有一些非毒性的积累物可作为毒素积累程度及肾功能下降的标志物,主要分为三类,即大、中、小分子毒素。因此治疗中除了清除必要毒素外,此三类同在清除范畴,其中血液透析方式可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但中、大分子毒素需采用吸附、对流方式进行清除。当甲状腺素在体内浓度过高时,可导致腺功能亢进,引起相关无菌性骨坏死、心肌损伤、软组织钙化等并发症。β2-微球蛋白也是临床认知中较为深刻的大分子毒素,其会随着长期血液透析而明显升高,导致淀粉样蛋白在骨关节组织中形成并沉积,引起全身淀粉样变,不仅如此,还会导致相关内脏、肌肉发生损伤,出现腕管综合征、多关节痛、骨囊肿,甚至可以发生系统性损害,因此治疗方面需着重注意,必要需及时给予肾移植。李拱榆、唐小玲、曲廖准等人对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2],采用血液灌流联合序贯透析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2.00%,血液透析与灌流治疗通过患者肾脏替代作用,在弥散与对流作用下进行有效物质交换,在引流体内血液至体外时清除体内毒素、代谢废物及炎性因子。从该报道结果处可见,患者体内毒素及炎性因子等会经血液透析与灌流治疗而降低,由此指出该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夏敏、张萍、盛凯翔等人在研究中对84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不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对照组采用透析,结果发现联合组疗效显著高于单一血液透析的对照组,且对患者影响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由此则提示该治疗方案不仅疗效确切,同时不良反应较少[3]。

2护理方案

2.1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的必要性,提升患者饮食的依从性,加强与患者之间交流沟通,定期组织座谈会,合理利用多媒体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疾病基本发病知识,按照透析患者基本症状状况予以健康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家属了解营养均衡搭配对身体健康重要性,明确营养指导目的以及意义。徐炳侠、陈学勋、武文斌等人研究发现[4],详细的健康宣教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心理,为之后治疗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2.2抗凝护理

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期间常见出现活性炭激活表现,导致凝血的发生,因此,当患者使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时,肝素的用量应比单一血液透析大,以避免凝血。在血液灌注时间方面,以2h为佳,此时的吸附剂已近饱和状态,血浆清除率显著下降,若在此情况下持续灌流会出现解吸表现[5]。因此为保证治疗效果,相关医护人员需在灌流2h后将灌流器去除。

2.3营养护理

透析治疗中需积极的进行营养补充,避免因长期营养不良使得体质虚弱影响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自理能力以及肌酐、尿素氮水平估算其营养需要量,结合患者个人饮食喜好制定日常生活中的食谱,禁食高蛋白,避免造成糖尿病肾,多摄取优质的植物蛋白,如米面类、豆类,平衡膳食中热量摄入[6]。

2.4心理干预

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由于各种原因,心理普遍存在波动,如恐惧、抑郁、焦虑、急躁等,此时应针对患者心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介入,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疏导其不良心理,加强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方式的认知度,进而打消患者顾虑,树立康复信心[7]。

3小结

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与灌注治疗时,其疗效确切,治疗临床推广使用。但该治疗方式离不开相关护理的切切配合,在治疗时容易产生较多的问题,临床应针对性给予相关措施,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确保治疗效果。给予积极健康宣教、抗凝、营养及心理干预等相关护理,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何联义,唐喜宁,卢凤华等.不同透析方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10):76-77.

[2]李拱榆,唐小玲,曲廖准等.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15,36(24):3772-3775.

[3]夏敏,张萍,盛凯翔等.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预后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8):584-591.

[4]徐炳侠,陈学勋,武文斌等.认知功能损害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能力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24(7):619-621.

[5]陈敏军.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3):1770-1772.

[6]江春燕,王维红,伍丽珍等.营养护理干预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32-33.

[7]解修花.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