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则

/ 2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则

兰海臣(上海庆沪经贸有限公司,上海200080)

摘要:循环经济已进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高决策层。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条件。但是,发展循环经济毕竟是个大课题、新课题,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传统,形成一条新的发展路线。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务必走出一条富有实效的路子来。

关键词:循环经济;基本特征;运行目标;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是与人类同时存在的基本经济范畴,是地球上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课题。它的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生态平衡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规律这三种规律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相互促进,形成健康、持久发展的和谐社会。由此,循环经济具有一些富有个性的基本特征和运行目标及基本原则。

1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全面性。循环经济统筹经济发展中全部领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将地球上全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生产与消费、再利用与多次循环等诸环节,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种以资源为核心推进社会发展的大战略。这个特征要求每一个地球村人,首次将资源放在了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之上,把有效开发、利用和再利用资源当作自己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据此,环境治理和生态平衡,将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初期各国与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必须高度重视,不可更改的重点和难点。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二:系统性。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种系统性的基本要求,是将经济向前推进。这个特征要求每一个地球村人,必须高度重视和热爱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每一个具体任务,因为它们都具有战略意义。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三:可操作性。循环经济每发展一步,都具有强烈的实践要求。这个特征要求每一个地球村人,必须重视实践,勤于操作,力求实效。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之四:可测性。发展循环经济的每一项具体措施,都可以定期获得效果回报。每一个行为者,比如国家与地方政府,企业与个人,产业与行业等等,他们都可以对自己的行为的结果,采取科学可行的办法进行预测。这就意味着循环经济行为者可以多次修正自己的行为计划,从而获得优秀的业绩。这个特征有利于提高每一个地球村人的行为素质,也能促使循环经济获得最优绩效。

2循环经济的运行目标

循环经济的运行目标,从总体上讲,是要把地球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态平衡、环境优美、人类和谐的地球村。对每一个区域、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经济行为者来说,则是要创造和谐的区间、空间和范畴。从实践上看,则应分作若干个阶段,逐步推进。在现阶段,是否可以做好五件事:一是宣传循环经济。要通过政府渠道、宣传媒体和主要学术园地,普及循环经济知识,介绍先走一步的国家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要通过国际会议和跨国学术交流,让循环经济成为最为重要的话题;二是形成国际网络。中国必须有计划地向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研究组织与机构,及时提供关于研究循环经济的设想,与一些国家与地区建立联系,早日形成循环经济国际网络;三是列入研究规划。通过政府和理论两个主渠道,动员产业、企业与民众,进入循环经济轨道,尽快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全球研究系统,各国与地区应制定相应规划;四是深入实践探索。必须按条条、块块,分头组织研究相关循环经济问题。比如按产业、行业、产品等,可形成一定区域的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研究组织,由一国牵头,开展实践探索;五是中国率先破题。循环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是较早发现问题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课题的。理论上也已提出了一些设想。但是,中国需要学习,需要创新,需要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交流,以便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其基本原则是兼顾生态规律与环境优化要求、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期望三者利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激发市场的推动和促进,形成合力。具体说:

(1)环境优化和生态平衡是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的第一规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环境适宜、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重视经济,忽视环境保护,削弱生态平衡,是传统经济发展的必然倾向。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确立环境第一,生态为首的观点,它需要经济行为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协调者——政府扮演引导调控的角色。

(2)经济发展规律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功能,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如何把它与生态规律、环境保护结合好,从而产生理想作用,则是人类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的基本任务。一般情况下,在发展循环经济初期,应将重点偏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但必须把经济建立在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充分发挥客观经济规律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社会进步必须与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同向前进。社会进步在循环经济中有新的理解。在传统经济中我们重视生态和环境,但未能将他们置于与经济、社会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在循环经济中,则将生态和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在社会进步的内涵和外延上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同。比如,对环境的认识,对工业化进程的设计,城市化的步骤,对废弃物的排放,对资源利用的方式,对后发达区域的开发治理,对沙漠化、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等,都有非常明显的要求。另外,对社会进步的分析,在区域上有所扩大,如社区建设将成为循环经济特别关注的领域。

(4)循环经济必须由政府引导与调控。众所周知,循环经济是由政府领导组织和指挥的经济。鉴于它是新经济,需要宣传和教育,需要协调和统一。如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三者利益一致的原则。这里,涉及到经济运行的策划、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经营、生产、消费、废旧物处理与资源再利用等所有的经济行为者的利益,必须由政府引导与调控。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引导与调控将成为政府很长时期的重要任务。

(5)必须解决好循环经济与过渡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在中国是这几年提出来的新课题。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过渡经济。因此,解决好循环经济与过渡经济的关系,尤为重要。过渡经济中的中国,有一些显著特点,如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民收入迅速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经济增长方式陈旧,经济质量较差,投入产出率较低,总体成本和单位成本太高,人均劳动生产率离目标尚远。为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大力推动过渡经济发展。过渡经济不是循环经济,但有较多的有效部分,应予发展。我们可以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管理制度、产业进入与退出、金融市场与机制和资本运行与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推进性改革,用循环经济理念促使经济发展;二是促使过渡经济获得深层次发展。所谓“深层次发展”是指局部性改革过渡经济,使之尽快纳入循环经济的轨道,让过渡经济的改造和发展成为循环经济成长的必要条件。在中国,现阶段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目的之一就在于优化过渡经济,提高中国经济质量;三是培育循环经济多元因素。当前,应突出普及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养成优良习惯。同时要让这些实践逐步制度化、理性化和法制化。必须防止片面性和形式化。既不赶时髦,也不图形式,坚决反对下达任务,限时完成的做法,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切身体会到循环经济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蔡伟.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2):28-31.

[2]循环经济法应带刚性[J].浙江人大,2006(12):30.

[3]冯之浚.循环经济法将作出哪些制度安排[J].中国经济周刊,2007(29):33.

[4]张天柱.中国循环经济立法之我见[J].世界环境,2007(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