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使用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胰岛素使用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马杰敏张宏英

马杰敏张宏英(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831100)

【中图分类号】R97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97-02

【摘要】随着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提高,胰岛素在糖尿病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因此,加强胰岛素临床用药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胰岛素安全隐患

1临床资料

通过对2009年1月-2012年7月年全院护理缺陷方面情况的汇总分析发现,与用药安全有关的缺陷占所有护理缺陷的45%,均高于相关研究[1].其中与胰岛素使用有关的缺陷占药物使用缺陷的23%。

1.1与医嘱有关的不安全因素表现医嘱剂量不清,书写格式有误,胰岛素名称不规范,药剂科偶有失误,发回胰岛素型号错误。新型预混胰岛素类食物如门冬30、赖脯胰岛素25、赖脯胰岛素50等,每日可三餐前注射,与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药名及包装均相似,易造成失误。

1.2与药物储存有关的不安全因素备用的胰岛素放入冰箱中冷藏,常呈现短效、中效、长效、预混,动物胰岛素混放,使用中的胰岛素存放在室温下,多种笔及特充笔放在一起,取用不方便,不利于查对。

1.3与给药器具有关的不安全因素静脉用短效胰岛素液、胰岛素笔芯内胰岛素浓度不同,使用易选错规格,造成注射剂量不足或错误。胰岛素笔种类多,且笔芯不能完全相互兼容,给护士的操作带来困难。胰岛素泵的操作不熟练熟练,易造成基础量、追加量设置错误,注射局部针头脱出而未被发现等不安全事件。

1.4注射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医嘱胰岛素剂型更换,护士未三查七对未及时更换患者笔内笔芯,导致胰岛素用错。笔用针头不能做到一次性使用,发生刺伤;有断针的风险。

1.5对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评估不到位出现的不安全隐患,需输液泵、或胰岛素泵大剂量泵入胰岛素时,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如未及时观察处理,可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对策

2.1制定胰岛素的使用操作流程并建立严格的流程执行监督体系,流程的内容要细致具体,将三查七对渗透其中,杜绝差错发生。如在每个胰岛素笔上同一位置贴上姓名,注射前核对笔芯名称;胰岛素泵使用定期培训,微量泵静脉给药时在注射器上标明浓度便于查对、大剂量使用胰岛素时输液卡双签名。

2.2加强护士教育,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护士在临床胰岛素的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执行三查七对,而并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2],护士做为胰岛素应用的具体实施者,必须熟悉各种胰岛素的名称和作用时间。熟练掌握各种胰岛素给药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培训,必须掌握各种胰岛素的商品名、化学名、作用时间、使用方法,熟练掌握输液泵内胰岛素配置方法、胰岛素泵的追加方法,每个护士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科室制定胰岛素使用操作流程的准确执行,从而避免发生纠纷及隐患。

2.3规范药物存放方法规范胰岛素储存,备用胰岛素有醒目的标识,将胰岛素纳入治疗室药品交接本,班班交接。使用中的胰岛素用专用储存箱,分类储存胰岛素,标记明显,便于查对取用。

2.4加强医护沟通规范医嘱书写,胰岛素必须书写化学名,一律不得书写商品名,书写餐前胰岛素必须分别写明剂量,便于护士辨认转抄。医嘱必须每日进行大查对,临时修改剂量后比须双人查对并签名。

2.5一次性物品严格一次性使用加强患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危害教育,住院期间杜绝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和笔用针头。护士注射时携带利器盒,减少针刺伤发生。

2.6护士要及时观察胰岛素的副作用,对大剂量胰岛素使用者,加强血糖的检查频率,防止肾脏并发症的患者,胰岛素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严重低血糖缓解后仍然要进行多次血糖监测。

3结果

加强胰岛素临床用药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用药,将糖尿病患者住院期注射胰岛素流程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导致差错的环节及原因,提出优化的制度和措施,追踪整改的效果,注射胰岛素缺陷发生率得到明显下降。我们体会到制定胰岛素注射流程,加强护士教育,规范药物存放方法,加强医护沟通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可以把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程度,使得病人的满意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彩霞,蔺桂芳.临床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a)1-3.

[2]薛素兰,伍晓莹.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1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