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灯盏花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陈秀萍

陈秀萍(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店康复科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目的:探究灯盏花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来贡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顺序划分例数相同的两组,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前者给予电针治疗,后者基于参照组,给予灯盏花穴位注射,治疗2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证候积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28/80)明显高于单一针刺治疗的参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候积分(3.98±1.04)分明显优于单一针刺治疗的参照组为(14.25±1.08)分(P<0.05)。结论:将两种方式联合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过程中,可明显改善症候积分,效果确切,可将其作为该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关键词】灯盏花;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060-01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康复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占全部颈椎部位疾病的比重高达75%,发病比较缓慢,患者上肢、手指、颈肩等部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对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可见,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来贡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研究对象,现作一详细报道如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来贡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都自愿参与研究,并且已经签署参与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2007年)拟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表明患者存在颈椎退行病变;叩顶、压顶、臂丛神经牵拉实:验为阳性;具有典型的受累神经根刺激症状,如:疼痛、发凉、麻木等。排除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颈椎外的病变。

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30例;男性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平均为(42.85±1.15)岁;女性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58岁,平均为(43.85±1.28)岁。依据就诊时间顺序划分例数相同的两组,两组在病情、症状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参照组给予电针治疗,具体操作为:常规选取俯卧位,取患者颈4-7夹脊穴,配患侧肩髃、风池、肩井、外关、中渚,秉风等穴位,得气后选取三组电针,给予G6805-2型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20~40次/分,每次通电30分钟,10次一疗程。实验组基于参照组,给予灯盏花穴位注射。具体操作为:用2ml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用水将灯盏花素粉针10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3907;企业: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充分溶解。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医护人员通过棉签蘸取安尔碘(批准文号:卫消字2000第0009号;企业: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穴位3厘米区域进行消毒,按照疼痛部位神经分布取对应夹脊穴,采用2mI注射器5号针头依照垂直皮肤方向快速刺入得气后再将针芯进行回抽[2]无回血情况,注入1毫升该溶液,另于曲池、手三里两个穴位交替选穴,每个穴位注射1毫升该药液,然后快速拔出将针头,最后用干棉球对患者针孔进行按压,防止出血。

1.3疗效评定标准(1)评价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从肢体麻痹、肢体麻木、头痛、眩晕等情况来进行评价,得分范围0-30分。数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2)依据影像学检查、症候积分等情况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情况:痊愈:颈部症状积分下降幅度超过95%,X线表明患者颈部无异常;显效:颈部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在75%-95%范围内,X线表明患者颈部出现明显改善;有效:颈部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在30%-75%范围内,X线表明患者颈部出现有所改善;无效:未出现上述改善情况,甚至病情严重。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全部数据结果通过SPSS19.0软件分析,采用()、百分比形式分别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并且分别通过t、卡方检验,P<0.05表示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2.1对比疗效经治疗,实验组痊愈为15例(50.00%),显效为8例(26.67%),有效为5例(16.67%),无效为2例(6.67%);参照组痊愈为10例(33.33%),显效为8例(26.67),有效为4例(13.33%),无效为8例(26.67%)。因此,实验组治疗有效为28例(93.33%),参照组为22例(73.33%),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对比症候积分治疗前,参照组、实验组症候积分分别为(17.85±1.38)分、(17.89±1.46)分,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症候积分为(3.98±1.04)分,参照组为(14.25±1.08)分,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3.讨论颈椎病是由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的眷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中神经根型占较大比例。

因此,探究该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意义。

临床治疗该种疾病原则是缓解患者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其椎间盘部位承受负荷。本次研究中,给予实验组两种治疗结合,效果显著,实验组治疗有效例数28例(93.33%)明显多于单一针刺治疗的参照组22例(73.33%)(P<0.05)。其中,灯盏花具有止痛通络、化瘀活血等功效,可有效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凝集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故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受累神经功能恢复。而针刺患者夹脊穴能加快患者代谢循环、调脊通督,调节脏腑气血,两者结合,发挥双重功效。综上所述,将两种治疗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减少积分、提高疗效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徐雯,金成宪.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3,9(06):80-81.[2]李雷.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12):45-47.作者简介:陈秀萍(1972年6月-)汉族,云南澂江,针灸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从事针灸、推拿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