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唢呐艺术繁荣之我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1

临涣唢呐艺术繁荣之我探

段传新

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因唢呐艺术特别繁荣,最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临涣是一个有着四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镇上唢呐班多得出奇,且演出红火,经久不衰。这种文化现象确实令人羡慕。现就唢呐艺术繁荣的现象及其原因作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以求推波助澜,让此艺术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小”而“灵”是唢呐艺术赖以生存的命脉

一个市级剧团一般要有四十多人,县级剧团也有三十多人。庞大的演出队伍、臃肿的组织结构、巨大的财务开支,是这些剧团难以深入农村、无法被群众接受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唢呐班之“小”,是能被群众接纳、深受群众欢迎的重要条件。临涣的唢呐班多则七八个人,少则五六个人。由于人员少,工资及财务开支相对都少。正是,吃饭不超过一桌,开支不超过一千(演出费)。这样的消费,按农村目前的经济状况,都觉得微不足道。他们全当花点小钱娱乐一场,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唢呐班的演出内容和形式灵活多变,因而赢得了观众。在旧社会,唢呐班只有喇叭、笙、锣鼓、梆子、钗等乐器演奏,没有任何别的文艺节目。这样的唢呐班,难免让人感觉单调和乏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第一次尝试是吸收剧团演员在唢呐演奏中加入清唱。这使演出顿时生辉。别看剧团在城里演出卖不出票,演员也吸引不了观众。可是到了农村,只要他(她)们往那儿一站,马上就能引来一大片围观的人群。然后一个亮相,一段唱,就能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后来,唢呐演出又加进了歌、舞、相声、小品、杂技之类。于是,形式多样了、内容丰富了、水平提高了,观众的欣赏兴趣也更加高涨了。唢呐热在临涣得到持续发酵和升温。

过去,唢呐班演奏节目是用不着舞台的。主人只要提供一张八仙桌子,艺人围坐吹奏即可。现在,唢呐班都有一部小型汽车,这部汽车即是他们的活动舞台。有了这舞台,各种文艺节目都可以演出,但主角仍是唢呐。演出内容多了,演员队伍并不庞大。临涣艺人都能做到一专多能:既会吹又会拉,既会弹又会唱;歌舞演员会演相声,小品演员也能演杂技。这样,一个演员就能演出多个节目,一个人就能当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人用。于是,唢呐班既保持了自己“小”的特色,又保证了演出节目的灵活性。正是这个“小”而“灵”的特点,才保证了唢呐艺术的繁荣和它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二、残酷的竞争是唢呐艺术发展的动力

“优胜劣汰”永远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临涣的唢呐班也不例外,也经历了在竞争中诞生、成长、发展的过程。竞争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形竞争,这类竞争就是一种比较。首先要比的是唢呐班的领军人物——唢呐吹奏者的吹奏水平。一个好的吹奏手,最少要怀五种绝技。1.会吹奏传统的各种歌曲,如《百鸟朝凤》、《五女拜寿》、《货郎下乡》等,会吹的传统歌曲越多,说明吹技越高。2.能以最快的速度,吹奏最新的流行歌曲;谁先吹奏出新歌曲,谁就是胜利者。3.唢呐声高亢、悦耳、动听、动情,能让听者不顾吃饭、忘记做事、听得入神、神魂颠倒者才是好吹手。4.会用唢呐说话,能和听众互动。即用吹奏音模仿人的说话声,通过吹奏和听众即兴对话,挑逗听众的情绪。5.会在吹奏中表演各种魔术。如能从唢呐管里吹出火焰、纸条,能仰起脖子在唢呐管上放一只小碗,把这小碗吹得旋转,能用鼻孔吹奏等。其次,就是比歌、舞、小品、相声类的演艺水平。这类演员必须在市、县级舞台上登台表演过,或在比赛中获过奖项。否则,你就是水平一般般的演员和唢呐班。第二类是有形竞争。表现在:1.同场竞技;2.群众评判;3.订场看优劣;4.价位排名次。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唢呐班从领军人物到演员,不管你是吹、拉、弹、唱,还是魔术杂技,人人都得身怀绝技,且须技高一筹。为达此目的,人人都得刻苦学习、拼命苦练。向师傅学、向名家学、向电视学、向春晚学。光学不行,还得苦练:练吹、练拉、练弹、练唱;凡是演出用得着的,哪一样不学不练都不行。有了这种自发的、刻苦的学与练的精神,唢呐艺术的提高与繁荣,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