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预警系统促进血液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血液预警系统促进血液安全

安志刚张桂花

安志刚张桂花(乌兰察布市中心血站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344-01

【摘要】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血液预警系统。监控从血液采集到血液输注的整个过程,分析收集的数据。提出预防措施,逐步降低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控制输血传染病。本文通过介绍现有的血液预警系统及其作用,旨在为输血安全提供借鉴。

【关键词】血液预警血液安全

一、血液预警[1]的作用

主要目的是监督输血,收集严重输血不良反应,通知卫生机构,改进输血标准,帮助形成输血领域的指导方针,增强整过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输血安全。血液预警是一套监控整个输血过程的系统(从血液及其成分的捐献到受血者接受输血),收集和评估血液制品采集和临床治疗中发生的意外、不良反应及其相关信息,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一系列监控程序。血液预警是输血机构质量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要求医院和输血服务机构紧密联系,由系统化的监控和改进两部分组成,覆盖献血者到受血者的整个过程。从献血者血液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到其成分的使用,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登记,分析收集的数据,提出预防措施,并监控改进效果,使血液及血液成分的采集和使用更科学、安全、合理,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2]。

二、我国血液预警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血液预警系统1998年建立。系统调查输血不良反应,一般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追踪。由医院输血科完成,血液中心对输血传染病相关献血者再次复检和筛查。台湾地区也建立了血液预警系统,而内地对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报告制度没有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零星发表的观测性报告,在方法设计、样本采集和数据分析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得到的数据难于进行比较。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统计学信息资料和有效的血液预警但国内对血液预警已有设想和建议。

三、血液预警的范围

涉及的范围涵盖献血者血液采集到受血者信息追踪的全过程,监控并防止任何与采血和输血相关的危险。血液产品包括血液和血液成分,部分国家还包括了血液衍生物制品。血液采集监控包括献血者的安全和血液安全。通过检测初次献血者人群中传染病标记物阳性的流行率和献血者淘汰因素,有助于提高血液的质量;通过检测重复献血人群中传染病标志物的发生率,评价血液残余风险度,献血者血液预警中得到的数据,可作为受血者的咨询信息;在献血者服务中,观察并记录献血反应,进一步提高献血者的安全性,保证血液供应的稳定性。输血监控包括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提出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血液预警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一系列的血液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血液质量的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业,加快了我国血液事业的发展。血液中心和血站都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对血液采集、制备、检测、贮存和发放实行了网络管理,根据血液制品相关信息可追溯到献血者。临床输血中不良反应的报告、调查、分析无统一的标准,没有完整的输血监视系统,医院和血站计算机网络有待联网,以便搭建安全输血平台,提高输血安全。发达国家经过10多年的连续监测,得出了一些类似的结论,经血传播病毒的风险已经降至极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成分、血型差错是发生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血小板细菌污染,西尼罗河病毒、克雅氏症等引起关注,多数国家临床用血量持续增加。血液预警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发生环境数据的分析,改变一些工作方式改进实际工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血液预警系统是安全输血的重要部分,监控整个献血输血过程,包括供受者、过程、血液成分及相关服务,是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2010,3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