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

李艳琳

李艳琳

昆明市花木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我国政府开始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开始提出对雨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加强对雨水的合理利用,从而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是地域辽阔,在夏季许多地区都容易遭受洪涝灾害,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流失,也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我国政府开始提倡对生态海绵城市的构建,要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针对城市的地域、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的雨水利用规划政策。

【关键词】生态海绵城市;雨水利用;城市规划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率较少,近些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更多原因是由于我国对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目前我国政府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始引入雨水利用项目,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夏季雨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应该如何将雨水合理规划利用,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这就需要积极建设生态海绵城市,将自然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海绵规划理念概述

所谓的生态海绵规划理念,其实主要是在城市建设中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这是一种新型的雨水排除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在应用生态海绵规划理念时,各部门之间必须要紧密配合,要对该地区的雨水排放工作加强重视,要结合该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来开展。生态海绵规划想要将雨水进行分散蓄留,当需要水资源时再合理利用,同时生态海绵规划理念主要是针对的南方城市,夏季雨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需要对雨水进行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政府部门需要积极推广和宣传生态海绵规划理念。

二、雨水利用规划理念目标分析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倡导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将现代化技术手段与雨水资源相结合,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在实施雨水利用规划理念时,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要考虑到雨水综合利用的空间布局,要有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参与,能够充分利用现有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第二,相关部门要明确雨水利用规划理念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要不断对相关技术进行研发;第三,雨水利用规划理念要注重全局观,要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要控制好水资源的浪费,加强对当地水资源体系的完善。

三、生态海绵城市构建中雨水利用规划的具体政策

1、加强对雨水利用政策的完善

在生态海绵城市构建中,为了更好发挥雨水利用政策,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给予相应的扶持,无论是在资金还是政策上,都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例如,云南省就积极响应国家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发布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政策,在政策中明确规定了要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和环境进行综合考虑,要确保雨水利用规划符合实际情况,能够满足水资源保护的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对雨水利用规划提起高度重视,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要加强地方人员雨水利用规划意识的提升,要降低雨水管理成本,实现对云南等地水资源的保护及综合利用。

2、加强运营监管

实现雨水利用规划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运营监管,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节水管理,要制定相关节水政策,在工程建设中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节水教育,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予以执行,从而实现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其次,生态海绵城市构建中,必须要将雨水利用规划政策落实到基层,政府各部门要紧密合作,各部门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予以监督。最后,政府部门要制定健全的奖惩制度,对于违法规定的部门或人员要给予严厉处罚,要加强运营监管力度,用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尽快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四、雨水利用与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生态海绵城市构建过程中,雨水的利用与管理方法较为繁琐,必须要实现对雨水注入、流经、流出区域的管理,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雨水链”。如果在雨水链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都将直接影响到生态海绵城市的构建,要环环相扣,紧密结合。

1、绿化屋顶

通常所说的绿色屋顶是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在城市建筑物屋顶上种植绿色植被,当夏季暴雨来临时,屋顶上的绿色植被就可以减少雨水径流总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雨水流失的比率。要利用绿色植被的根系来吸收和保存雨水,在暴雨来临时,绿色屋顶系统可以有效减轻建筑物排水系统的压力,这样就可以避免雨水的快速聚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机率。

2、雨水种植池

在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在城市公共场所建设雨水种植池,主要是在池内种植一些耐涝的植物,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绿化景观,还可以有效截获雨水,实现对雨水的储存、过滤功能。

3、雨水桶

在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桶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就是将建筑物的落水管与盛水容器相连接,雨水会沿着落水管流入盛水容器中,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与储存,通常这些雨水都不会进行净化处理,只是用于浇灌绿化植被。在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桶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将多个雨水桶结合使用,这样就可以增大盛水空间,在雨季来临时,可以减少雨水的流失。

4、景观洼地

通常所说的景观洼地也是城市雨水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种植渠道和低洼地的建设,实现对雨水临时储存,减少雨水的径流速度,同时还可以过滤一些污染物。云南地区在夏季暴雨天气较多,雨水可以短暂存储到景观洼地中,这样就可以避免雨水的过度聚集,导致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种植渠道还可以加速雨水向地下土壤的渗透。同时也可以在城市街道两旁建设街道洼地,与一些耐涝的绿色植被相结合,打造风格独特的城市绿化景观,在雨季时可以实现对街道雨水的收集,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5、滤水草带

通常在生态海绵城市构建中,滤水草带主要应用于缓坡种植区域,主要作用是在雨季分散雨水,降低雨水的径流速度,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尽量要让草带宽一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阻隔雨水的作用。滤水草带应该与景观洼地相连,这样雨水就可以沿着滤水草带流入景观洼地,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在重金属污染区域,可以在滤水草带中添加碎石灰石,这样就可以减少重金属流入到景观洼地中,减少对水质的破坏。

6、透水铺装

在生态海绵城市构建中,对于道路建设最好要采取透水缝隙的工程砖,比如多孔的嵌草砖和混凝土路面砖,可以加速雨水向地下土壤的渗透,避免雨水过度聚集,导致城市道路内涝灾害。而且也可以将城市道路与地下排水管道相连,将雨水引入到蓄水池,经过净化处理,用于农作物灌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要加强对雨水的利用,政府部门要给予政策扶持,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对雨水的利用和管理,减少雨水的浪费,发挥雨水利用工程的最大效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飞.石家庄市雨水利用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2]赵晶,李迪华.城市化背景下的雨洪管理途径——基于低影响发展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1(09)

[3]赵西宁,冯浩,吴普特,汪有科,高建恩.现代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研发重点[J].灌溉排水学报.2009(04)

[4]唐双成,罗纨,贾忠华,李山,仵艳,周萌.雨水花园对暴雨径流的削减效果[J].水科学进展.2015(06)

[5]董淑秋,韩志刚.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