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

张田香

广南县莲城镇莲城中心学校云南文山663300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绘画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创作美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欣赏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挑战。而情感教育是美术教育新目标之一,能够有效培养师生间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创新性

美术教学是我国艺术类教学的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美术课是开启学生情商的钥匙。在美术课中运用情感教育方法,是美术课创新教育的一种手段。国家级教学名师卢家楣说,情感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那么,如何在美术课中开展创新性的情感教学呢?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绘画技巧的教学中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临摹”的授课形式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功利化,做不到“以人为本”

在我国,虽然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已普及多年,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仍然不够灵活,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往往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要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提前设置好的教学目标不仅限制了教师的自主发挥,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只能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中所设置的既定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创新学习的能力都不能进行充分的开发,也使得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局限于教材中所传达的内容,对教材和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

(三)教师对待学生不够细心,缺乏主观能动性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固化,教师往往对教学不够主动,拘泥于对教学进度的把握和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性,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主动关注,使得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进度相脱离,无法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往往自发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过程与教学体系,而这一套教学体系又不够完善,难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一)教学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兴趣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情感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情境,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与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丰富课堂内容;尽量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的讲授与教学进度的完成,引导学生将美术作品的丰富内涵与学生自身情感相融合,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在情感上对美术作品产生“沉浸式”的理解与感悟;还可以从学生具体的兴趣实际出发,量身定做教学内容等等。

(二)师生关系中的情感教育

时至今日,因各种原因,造成师生关系的隔阂甚至疏离。没有了情感交流的师生关系,如何开展教育呢?《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指出:新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以平等、民主为基础,才会有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美术教师充分运用情感教育手段,能使教师更具人格魅力,能像磁铁一样把喜欢画画的学生吸引到身边来。和蔼可亲的态度、循循善诱的语言、身体力行的示范、爱护备至的关怀是情感教学的手段,老师都做到了,学生就会“亲其师”而“学其道”,并“终成其果”。

(三)语言表达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把美术课中理性化的语言变成生动活泼的情感化语言,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都要悉心研究的课题。

授课时,教师语言生动幽默,感情投入,可以烘托、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长久保持绘画的兴趣,创作的灵感也会源源不断。比如在上画苹果的美术课时,如果老师僵硬地说:“大家画苹果吧。”学生会怎样呢?他们也许会乱涂乱画几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在授课时,运用的则是充满幻想的语言引导:“在生长着小白兔和美丽的小鸟的森林里,苹果树的一家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学生在我的情感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给苹果穿上了衣服,有的给苹果画上了一双机灵的大眼睛,有的画了苹果一家正和小白兔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儿童奇妙丰富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说,在语言上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对学生有目的地诱导和启发,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保持浓厚的绘画兴趣,就会浮想联翩,宛如置身其中,创作的作品才会有感人的意境,才会有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才会达到美术教育的要求。

综上,小学美术对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培养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展开,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美的共鸣及情感体验,将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结合,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健刚.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8(26):155-156.

[2]雷彩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