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激情导语,“点燃”课堂

/ 2

巧设激情导语,“点燃”课堂

吴光英

重庆市巴南区南湖中学吴光英

巧设导语,历来是体现语文教学艺术和匠心的重要手段,设计得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师生的交流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从巧设导语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现记下点滴收获,以积累自己的教学体验,并与大家分享。

1、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创设感情氛围;烘托文本的光彩,自然巧妙地融进文本。

教学七年级语文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厄运,它只能增加我生命的强度,而不能淡化我生命的色彩!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一个用坚强击败苦难的伟大灵魂,一个永远像最美的交响乐一样动人的灵魂!今天,让我们从贝多芬音乐的辉煌殿堂走下来,走进贝多芬的真实生活,走进他的家里去,去看看他!—来,我们敲开他的家门!——开门的是他家的女佣(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朗读课文)

这段导语充满对课文主人公的崇敬之情,点明了贝多芬生命的崇高意义,以此为情感出发点,导入课文“走进他的生活,了解生活中他那坚强的灵魂”,并自然进入朗读,自然而巧妙,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和浓浓的艺术情感氛围。

我的教学后记是这样写的:美丽的开头奠定了整个课堂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使学习主体与文本融为一体,教学流程顺利自然,就像贝多芬音乐中如歌的行板。课堂开头创设的氛围,奠定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确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语言风格,极大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美感和愉悦感,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用凝练准确而富有感性的语言,串联同类课文,既凸显单元教学重点,又突出了各篇的特有价值。

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编排的,在学习本单元第三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一直沉醉在一种崇高的情感之中——热爱祖国的情绪!有——国难当头,强敌践踏之时,借黄河颂扬民族精神,激发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壮阔诗篇《黄河颂》;有痛失国土、沦为囚徒的沦陷区人民对祖国深深的眷恋——细致委婉的《最后一课》。表达同样的情感,却有不同的手法、方式:黄河颂用诗歌直抒豪情;《最后一课》用小说的笔法精描细绘;还有用说理方式诠释赤子之情的散文,例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先生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读后使你油然而生一种爱国的责任感!”

这段导语精辟地总结了前两课的内容及写法,以此为基础,巧妙地过渡到学习另一种体裁形式的文章,既使学生对单元学习重点有一个更清晰完整的印象,又能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后记中写道:

这节课在庄严凝重的感情基调中开始,也在这种庄严凝重的情感氛围中结束。浓浓的爱国情感从这个单元教学的开始,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影响。这得益于各课教学在导入以及结课上的勾连照应,渲染深化。

3、用真挚诚恳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实际与文本进行联结,既巧妙的导入新课,又能极大的实现文本的化育意义。

学生实际,是语文教学最有价值的资源,也是语文教学最有意义的归宿。

我不时把课文的学习与班上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将课文的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链接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不但取得教学上的最佳效果,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教育意义。

例如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特别突出“言行一致”这一核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我很欣赏我们班的王玉尊同学,因为他常在灯下刻苦钻研;我更欣赏彭艳宏同学,他不但刻苦钻研,而且能锲而不舍;然而与他们比较起来,我更欣赏陈鹏,他不但刻苦钻研,锲而不舍,而且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而与他比起来,我更欣赏班长易娇,因为她不但敢说,而且敢于在压力面前将说出的话付诸行动,哪怕付出失去友谊的代价!我们都在成长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言行一致的至善至美的人,我们在努力,因为我们现在还没能做到。但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他永远堪为我们的楷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闻一多——(朗读课文)。

这段激情洋溢的导语与课文的情感和语言风格一致,既有论辩色彩,也有真挚感情,有很强的教育性和感染力,引导着学生们以无比的崇敬、勃发的兴致进入学习,他们所得的感悟之深、体验之切,收获之丰,自然是无可比拟的。我在这一天的教学后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收获:

今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像今天这样的课让我好享受!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这课怎么能会如此的顺利?一开始的朗读就让我差点涌出热泪——学生们完全把我导入时的激情给接过去,我的热情如果是一盏灯,那我这次真的点燃了他们,他们的感情(还有我的!)完完全全与作者的感情融汇在一起,随着课文一起涌动、翻滚、流淌,激荡,他们完全是在朗诵!——然后很顺利地找到典型事例,准确地归纳精神品质,学习作者的语言、写法,体会课文巧妙的构思,体会中心思想并结合自身实际谈收获,所有内容完全是行云流水一般行进的——最后的课文朗诵,与开头呼应,首尾圆和,感情升华,真是美哉!美哉!

我想如果我开头没有举班上那几个学生为例,会有这种效果吗?事后再反思,我发现这节课得益于开头的导入促成了一种深度的交流。课堂从一开始,就在进行对话: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老师与人物、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人物,来自六个方向的交流相辅相成,感染烘托,最后达到形成共识的最高境界。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热情的人,我历来坚持做一个激情满怀的语文老师。只有你先有了丰富的感情,才有可能去诠释和传达课文文本丰富多彩的情感元素,实现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而在课堂导入时精心设计的富有激情的导语,总是能激发学生热情,点燃学生激情,点亮文本的光芒,先入为主地引领着课堂,走向引人入胜的人文精神美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