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付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探讨付豫

付豫王笑春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通过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分析,配电自动化建设必须与智能电网建设结合起来,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系统对整个配电网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推动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才能保障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保障电力资源调度和使用的科学、合理,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建设属于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目标的首要任务是做好规划,科学合理地分配好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互动化这三方面的基础工作,充分考虑投资成本与效益汇报,选择并处理好配电自动化的重要节点和差异化的最末端覆盖形式,科学规划每一段阶段的功能与作用,强化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巩固基础建设,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建设进度与目标。

1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方面。主要内容是:①功能设计单一。近年来,国家重视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虽然在自动化标准和要求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一配电自动化建设功能设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当前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造成配电自动化建设功能设计单一的原因是设计工作人员收传统建设思想的影响较重,在进行功能设计时偏离了建设重点。由于配电自动化建设功能设计偏离重点,导致其功能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严重阻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②机构设计失衡。在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结构设计是核心内容,是智能电网正常运行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专业设计技术,导致设计方案不能满足当前配电自动化建设要求,而且设计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问题频出,很容易使智能电网结构失衡,引发安全事故。

2提高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措施

2.1增强电网供电安全性

安全性是电网建设的首要要求,电力企业的一切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将电网安全放在首位,确保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电力资源使用者的生命健康,确保电力工程所涉及的地区能够不受电力工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用户进行正常供电,缺乏供电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可行性,使电力企业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发展。除此之外,实现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科学选择电网供电模式,确保供电模式符合电力供电需求,定期对电网系统进行维修与检测,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我国现阶段电网运行模式来看,双电源环网运用较为广泛,是电网基本运行模式之一,在实际施工中,电网建设人员应正确连接相邻路线,保证量电源之间的线路能够得到正常供应,实现双电源供电模式。配电自动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等终端设备的应用,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合理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定期对配电装置进行检查,将配电系统中所存在的故障及时清除,提升只能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为电力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

2.2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整体结构

(1)优化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结构

基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结构中主站系统是由数据采集监控两个部分组成的,在配电网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配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优化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结构,首先要对远程终端设备服务器进行优化,在服务器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多台服务器分开运行,这样可以解决传统结构设计中的设备冲突问题。这样采用多台服务器分开运行,在配电网系统工作中,子服务器的数据信息最终汇聚到主服务器上,这样不仅不会造成工作干扰,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优化主站系统软件。在进行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软件时,要选择技术成熟,而且在实践运行中出现故障较少的,这样次才能更好地对配电网系统进行诊断、调配和维护工作。只有将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结构优化,才能满足当前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要求,才能保障智能电网正常运行。

(2)优化配电自动化子站系统结构

基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大多电力企业重视主站系统建设,从而忽视子站系统建设,这也是导致当前配电自动化建设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对配电自动化子站系统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子站系统建设水平,通过子站系统实现对配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优化配电自动化子站系统结构就必须明确子站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将子站系统功能的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监控以及终端系统维护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要将子站系统和主站系统之间的联系整理清楚,避免两个系统之间相互干扰,影响配电网系统正常运行。

(3)优化配电自动化终端系统

基于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中,终端系统是核心系统,是整个智能电网系统的运行和自动化控制枢纽。在进行终端系统优化时,可以采用光纤双以太网连接技术,对主站系统和子站系统进行连接,这样通过运行指令可以让整个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智能电网自动化水平。同时也可以在终端系统中增加数据收集和处理控制器,并建立数据库,这样通过控制器可以将配电网系统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接收和处理,并在数据库中保存,提高配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处理技术

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实现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设备,实现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及处理,因此,很多电力系统需要进行优化整合,计算机信息管理处理技术可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电压自动调整,提高用电的安全可靠性,还能自动识别电网系统运行中的故障,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还能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

2.4配电网通信安全分析

想要促进配电网通信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的全面提升,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需求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护与维修,例如网络管理技术、防火墙以及虚拟社交技术等。可在基础上防止系统终端受到各种病毒与木马的入侵与攻击,避免自身数据信息遭到泄漏,防止各种有害数据信息的广泛传播,为配电配电网自动化发展与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并逐渐形成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与体系。

在防护体系实际运行与施工期间,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以下方面格外的注意:其一,需要在信息内部。外部以及生产区域对科学的隔离设备进行安装;其二,对于信息的外网、内网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需要对纵向传输模式进行使用,使数据信息在传输期间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防止信息传输被篡改现象的发生。其三,结合实际需求对用户身份以及信息终端需要设置身份认证功能,利用验证使信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其四,需要对信息内网与外网的公共网络落实实时控制,然后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不能进行相应的访问。其中主要方法通常为:

首先,主站安全系统的科学接入。利用对安全连接区域的设计,实现为分离配电主站信息系统与配电通信网络系统提供良好的缓冲,并用通过系统安全接入网管实现安全的接入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对接触方式进行简化,安全信息交流模块与安全接入系统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连接,主要是对透明模式进行使用。其次,终端安全接入。配电网终端与主站安全接入系统双向认证功能主要是对信息数据传输安全模块以及终端机密然间进行使用,实现主动对终端访问权限与身份认证问题的良好进行解决,为所有接入对象的统一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对各种硬件与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对系统进行全面而完善的保护。

结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时必须考虑到供电质量的提高以及供电的稳定性。因此必须对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设备,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供电的安全性,促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晓聪,吴红伟,沈宏奇,王旭东。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山东工业技术,2016,(06):186.

[2]潘晓聪。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改造建设[J].科技展望,2016,26(30):88.

[3]赵爱丽,曲鸿春。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探讨[J].低碳世界,2016,(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