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护理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护理配合研究

王静

(大邑县悦来镇公立卫生院四川成都61133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护理配合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配合措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低于观察组的97.7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高于观察组的2.2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治疗中实施护理配合措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值得采纳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护理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97-01

大气污染日渐严重,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就是这样一种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病症[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发展,会造严重损伤患者的肺部,导致肺部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在缺氧的同时易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症状。该病症病程较长,在急性发作时,需要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此次试验旨在探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护理配合的作用,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分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在外[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39岁,平均年龄为(67.15±9.43)岁,病程5至25年,平均病程为(15.2±3.1)年;②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40岁,平均年龄为(66.83±9.28)岁,病程4至23年,平均病程为(15.7±2.9)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给予平喘止咳、抗感染治疗,同时通过静脉输液给予营养支持。与此同时,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2.2护理配合

(1)对照组。本次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对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一旦有异常状况发生,第一时间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常规护理配合工作。

(2)观察组。本次纳入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措施,具体方案包括:①建立医疗健康档案,调查患者的家庭状况和心里状态,询问详细的个人信息,记录在册,以便实施个人护理方案;②专业医疗知识宣导。护理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病症的病因机制及发展过程,讲解给予治疗方法的效果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因对病症无知而产生的恐惧情绪,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给患者发放由我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主导制作的健康教育手册,其中涵盖了COPD的临床治疗方式、注意事项以及家庭护理方法,有护理人员针对医疗档案中的信息对患者实施专业指导,并通过医疗讲座的方式加深患者对于病症的认知,加强自我管理,降低病症发作次数;③护理指导。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咳痰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无力咳痰者进行吸痰操作,同时,如果患者用嘴呼吸引起肠胃胀气症状,可以轻柔地按摩患者腹部。在疗程即将结束时,进行呼吸操训练,以此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1.3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①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除;②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③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④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同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两组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在对照组中,痊愈21例(治愈率为46.67%),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在观察组中,痊愈28例(治愈率为62.22%),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肠胃胀气4例,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仅1例发生肠胃胀气,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在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3],以此使患者获得全面、有效的临床医护。本次研究重点提到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即在治疗时通过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获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进而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改善治疗效果的目的。此次试验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配合措施,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治疗中实施护理配合措施,获取患者的配合,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利萍.机械排痰配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5):300.

[2]徐巧仙.舒适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7):655-656.

[3]马萍,朱聪,陈敏,杨建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