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芩口服液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蓝芩口服液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张伟琴

无锡市梁溪区北大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将蓝芩口服液运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均口服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98例患者应用蓝芩口服液治疗后,痊愈率40.82%,显效率31.63%;有效率18.37%;无效率9.18%,临床总有效率为90.82%,平均痊愈时间为(2.81±0.3)d;结论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蓝芩口服液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上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再加上临床上大量应用抗生素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种类不断增多,从而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传统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而蓝芩口服液属于一类由中药构成的制剂,将其运用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具有毒副作用小、镇痛、解热、抗病毒等功效显著。近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具体治疗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来源于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北大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患者起病急,并且病程不超过3d,主要临床症状为鼻塞、流涕、咽干、咳嗽等;(2)体格检查:所有患者经体格检查发现咽部明显充血,咽峡部滤包明显且数量多,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3)血常规检查:所有患者经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主要为淋巴细胞升高或者淋巴细胞分类正常。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重要脏器损伤和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排除伴有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患者;排除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1]。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52例、46例,其中患者最小年龄为1岁,患者的最大年龄为45岁,中位年龄为(24.5±5.4)岁,最短病程为1d,最长病程为8d,平均病程为(4.2±1.2)d,临床症状:其中咽痛84例、咳嗽79例、发热81例、流鼻涕34例、咽部有异物感2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检查确诊后,指导其口服蓝芩口服液(生产商: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91005;规格:10ml×6支),具体用量如下;针对1~3岁患儿,5ml/次,每日3次,针对3~5岁的患儿,10ml/次,每日3次,针对6~8岁的患儿,15ml/次,每日3次,10岁以上患者20ml/次,每日3次。在用药期间,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禁食辛辣、鱼腥食物,避免吹风和剧烈运动。若有患者出现高热需物理降温,温度达到38.5℃以上时要使用降温药。连续服用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疗效评定主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定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1)痊愈:经治疗,患者体位恢复至正常,所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2)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体温恢复至正常,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明显缓解;(3)好转: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减轻,但是减轻程度不够明显。(4)无效:经治疗,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跟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了加重[2]。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pide;总例数×100%。

2.结果

98例患者在应用蓝芩口服液治疗后,痊愈40例,占总例数的40.82%,显效31例,占总例数的31.63%;有效18例,占总例数的18.37%;无效9例,占总例数的9.18%,经计算临床总有效率为90.82%。治疗前,其中咽痛84例、咳嗽79例、发热81例、流鼻涕34例、咽部有异物感22例;但是经过治疗后,咽痛21例、咳嗽15例、发热21例、流鼻涕8例,咽部有异物感2例,由此可见,患者咽痛、咳嗽、发热、流鼻涕等临床症状消失明显,98例患者经治疗后,平均痊愈时间为(2.81±0.3)d。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等特点,且具有易感性和泛发性,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演化成更严重的疾病,因此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研究证实:绝大部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主要原因为对于一般的普通呼吸道感染疾病而言,抗生素的疗效不显著,再加上绝大部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导致的,因此应用抗生素作用不大[3]。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倡结合病变的部位病原体针对性用药,蓝芩口服液乃纯中药制剂,其主要由板蓝根、胖大海、黄芩、黄柏、栀子等中药材构成。目前,大多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细菌、病毒感染或病毒细菌合并感染,单纯应用抗生素效果不理想,蓝芩口服液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双重作用。蓝芩口服液药物组成中,药性偏于寒凉,故脾虚便溏及胃痛者慎用,孕妇慎用。根据中药药理实验证实:将蓝芩口服液运用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主要具有以下作用:第一,抗病毒作用,大量实验发现蓝芩口服液对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第二,抗菌作用,蓝芩口服液对白色念珠菌、白色葡萄球菌、金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等等均能够发挥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第三,抗炎作用。蓝芩口服液对于因为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和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均有一定的消肿作用。第四,镇痛作用,蓝芩口服液提高小鼠的热板法的痛阈时间显著。第五,退热作用,蓝芩口服液针对伤害和副伤寒三联菌苗导致发热反应可以发挥显著的退热效果[4]。

在本次研究中,9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该蓝芩口服液治疗痊愈率40.82%,显效率231.63%;有效率18.37%;无效率9.18%,临床总有效率为90.82%,由此可见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泉.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指南,2013,11(24):291.

[2]陈淑英.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5,9(1):113.

[3]温慧,甄党霞.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5):3201.

[4]秦黎.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云南医药,2013,34(4):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