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油库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与评价

文艳

文艳(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目的:了解油库工作人员的职业特性给他带来的健康上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对油库内工作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和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化合物,在对工作环境内的这几项危害因素做相应的强度或浓度测试,再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来进行分析。结果: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数据皆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苯浓度离指标相差得还很远,只有噪声的检测结果接近限值。结论:对油库工作人员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因素为苯浓度和噪声,需要加强油库环境的日常管理,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

【关键词】油库;职业病;危害;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4-0253-02

引言现在汽车出行已经成为了大众出行选择最多的交通方式,对汽油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所以为了满足汽车的用油需求,我国加快了对油库的建设,时至今日,我国在油库工作的人员已经达到约一百万人,但是基于油库工作环境的特性,存在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国内油库的作业环境相对比较恶劣,缺乏有效监管,自动化程度不高,工人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机会多,作业时间长,油库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存在的浓度、强度以及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逐渐引起重视。在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企业在履行对社会的责任同时,也不能忽视企业另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应该提供一个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环境中的危害隐患,以避免工作中发生事故继而危害到员工健康。

一、研究对象与测试方法1、研究对象以本地某油库为研究对象,其主要负责周围市区与区县的成品油供应,每日需要进行运输的油量大。主要调查该油库的生产工艺设备、职工的具体工作内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以油库现场作业场所以及作业工人作为采样对象。

2、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油库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盐酸和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化合物,选择油库工作场地内职工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和时段、噪声最大、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地方进行采样,分别测试强度和浓度,要选择距离职工最近的采样点进行采样,空气收集器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位置,半径20cm范围内,下风向处采集;测量噪声时,传声器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为1.5m,坐姿为1.1m,传声器指向声源的方向。所有的数据的检测依据如下:《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检测完成后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其分析依据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二、检测结果根据油库内职工工种的不同,将各项职业病危险因素的检测结果绘制成表格,如表1、表2、表3、表4、表5.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三、结论1、通过对该油库员工职业健康的调查,没有发现职业病患者,该油库有完整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条例,设有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且对职工建立了详细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对该油库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做了检查,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设规范、合理有效,能够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油库作业人员虽配发有防毒面具,但作业时大多未佩戴,作业人员缺乏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和防护意识。所以建议该油库日常做好职工提高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加强职工对自身职业存在的危险因素的认识,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限值以下,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告知制度,设置警示标识和应急救援用品。

3、油库的噪声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泵,一方面来自于汽车的流动,根据调查检测的结果来看,噪声关键控制点为泵房,所以建议在泵房采用基础隔振措施,减少噪声危害。噪声的危害主要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具有渐进性、潜伏期长、低毒性、不可逆性等特点,同时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也有较大的损害。

4、虽然检测结果中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但溶剂汽油、苯浓度和噪声危害是造成职业病发生的重点危险因素,所以应引起企业足够重视。溶剂汽油、苯系物关键控制点为卸油、发油、油品储存。

5、汽油有强烈的挥发性,油库作业工人接触的主要是汽油蒸气,尤其在夏季,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大量汽油蒸气的挥发易造成中毒事件,长期接触汽油及苯的加油工,可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损害。汽油通过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对神经系统产生毒害作用。轻度中毒的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高浓度吸入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中毒性脑病等。同时汽油对人体危害较大对皮肤具有去脂作用,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会导致皮肤干燥、皲裂、角化和慢性皮炎,甚至灼伤。若不小心溅入眼内可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参考文献[1]韩瑜,王丽霞,吴江峰,等.某油库及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2,30(2):77-79.[2]黎丽春,耿继武,苏世标,等.某成品油储备库职业病危害分析与防治重点[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2):107-109.作者简介:文艳,女,1975.6,江西,本科,安全设备处主管,研究方面:职业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