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生化检测中分级检验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肝脏生化检测中分级检验的应用分析

杨晓曼

杨晓曼(商丘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生化检测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肝脏生化检测的6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分级检验及拉网式检验,观察两种检验结果。方法:分级检验及拉网式检验得到ALT与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验得到ALP、GCT、D-Bil、T-Bi水平及阳性率与拉网式检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级检验在肝脏生化检测中使用准确率高,能够显著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实现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肝脏生化检测;分级检验;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5)08-0057-01

肝脏生化检测在肝脏疾病的检测中有着显著的使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尽早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随着医学水平及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可用的诊断项目明显增加,在临床诊断中提高特异性及敏感度对于合理科学的对医学工作者工作进行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1]。分级检验是肝脏生化检测中使用的新型手段,为探讨其临床价值,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肝脏生化检测的60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56.35±4.11)岁,患者均接受肝脏功能生化检测。

1.2方法患者均分别接受传统拉网式检测及分级检测方法,同时比较患者采用两种检测结果得到不同指标的水平。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上述指标进行分级检测。1级检测项目为ALT、AST,2级检测项目为GGT、T-Bil,3级检测项目为ALP、D-Bil。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级检验所得ALT与AST阳性率与拉网检验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分级检验ALP、CGT、D-Bil、T-Bi阳性率明显大于拉网式检验(P<0.05),具体见表一:表一分级检验与拉网检验所得各指标阳性检出情况比较分析

3.讨论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已经发展为临床重要的检测手段。目前临床许多生化检测项目为独立的、无联系的,在诊断中患者需要接受什么检测项目均是由医生根据自身经验而主观决定,然而在实际诊断中,患者的病情并不相同,因此在检测中需要接受的项目也不相同,这就使得临床检验项目的确定中存在较大的缺陷,合理性及科学性较低[2]。

为改善这一现象,临床医生多建议患者增加检测项目,然而并非所有的检测项目均适合所有患者,不仅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同时可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而在检测中,若选择项目较少,同时未全面详细的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深刻的了解及认识,可导致患者重复抽血次数增加,患者生理痛苦明显增加,同时看病次数明显增加[3]。

分级检验是近年来临床开始使用的肝脏生化检测模式,主要根据以各级阳性结果的出现率为依据自动进行更深入的检查,从而为医生更好的获得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准确判断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4]。分级检验不仅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就诊费用,同时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明显缩短,可花费最少的时间、成本为患者提供有效全面的参考,符合循证检验的核心[5]。肝脏内AST、ALT含量较高,因此当患者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血清中两种物质的含量明显升高,并最早出现变化,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GGT、ALP为干细胞合成物,通过胆管进行分析,因此在黄疸患者的诊断、鉴别中有着显著的显示作用,可作为重要的鉴别指标;而肝炎患者在康复期间,GCT恢复最慢,因此可作为肝炎患者康复期间的重要监测指标。而TBil、DBil在黄疸患者的诊断中亦可作为重要的指标进行观察[6]。分级检验更加注重各级监测结果的阳性结果,其检验结果为患者接受更深层次检查的依据,有着显著的价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接受分级检验的ALT和AST与拉网检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验在GCT、ALP、T-Bil、D-Bil等指标检测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拉网检验(P<0.05),由此可知,与传统检验方法比较,采用分级检验进行肝脏生化检测,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检验结果,显著减少误诊、漏诊等现象,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有效的依据,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韦勇,涂蓉,陈忠明,等.肝硬化cT分级评估肝癌介入治疗肝储备功能及预后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12):221-223.[2]若东.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166-168.[3]宇雄,唐文志,黄小燕,等.分级检验在肝脏生化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8):432-433.[4]陈东,陈文高.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1):58-59.[5]梁月英,温韵洁.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07):121-123.[6]莫荣容.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