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

池秀莉

池秀莉(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福建三明365001)

摘要:纠正“显性”与“隐性”教学方法上的认识偏差,消除困惑,正确处理教学中二者的关系,对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显性教学;隐性教学;关系

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隐”“显”之争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师在夹缝中左右为难,主张“隐”派显然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不符,主张“显”派,教学中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必须确立“显性”为主,“隐性”为辅,“显性”与“隐性”有机结合,才能上好《概论》课。

作者简介:池秀莉(女),出生于1961年7月,福建尤溪,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必须确立以显性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以显性教学为主是由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决定的。

“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提出包括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要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16号文件”精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5号文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概论》课作为我国高校特有的有别与其他国家的一门显性课程,其作用和价值是不容怀疑。利用课堂讲授、集体演讲、较大规模的讲座等,形成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制度化公和开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教育,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是培养具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设者的主渠道。

(二)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显性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下,西方国家在利用其强大的经济、政治、文化优势在全世界推行他们的霸权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前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告诉我们轻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显性教育是非常危险的。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提高正面的、规范的、有影响力的宣讲、宣传、参观等各种活动,才能坚决、果断、快速有效的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时期,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产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变的更加复杂、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出现复杂化,既有正确的也有幼稚的,既有模糊的也有清晰的,旗帜鲜明、直白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利用课内外资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理论知识的显性教育教学,使学生从理性角度去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充分认识显性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概论》课的政治导向功能要求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只有较系统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才能从认知、认同逐步转变为相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科学和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然而,从实际课堂教学的提问、讨论发言以及课后的作业情况看,当代大学生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不多,理解不深,有的学生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和理论知识,应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课堂发言不积极、讨论不活跃;主观想象代替理性分析,盲目排斥,无端怀疑等,出现这些问题不能都归结为显性教育的方法不行,而有些是缺乏系统的知识认知。《概论》课程体系有五大模块的内容:第一模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及其精髓,第二模块: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第三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第四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外交、军队、领导核心、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只有在掌握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才能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点,更要从深度上挖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科学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真懂真信,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所以,采用课堂规范、统一和系统地进行显性教学是一种快速又节约教育成本的最有效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路径。《概论》课的实践教学,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理解知识,提升情感,坚定意志的目的。直接的、公开的、和适当规模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思想相互交流和沟通,事实胜于雄辩,直面现实可以消除主观想象,促进理性思维,提高认识,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在实践性的基础上的统一。

二、充分利用教育教学的心理效应,提高显性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心理效应,提高显性教育的效果。

1、利用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高校多数大学生是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这些多数人为导向,引导其他少数学生在思想和行为趋于认同是能够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干部、团员积极分子等思想意识积极正面学生的影响力,如组织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需要首先调动有主流价值观念的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利用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通过社会模范人物和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去影响青年人,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料、听讲座等教学手段传播社会模范人物和权威人物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行为,如,通过了解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等近代中国爱国仁人志士的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历程,明白中国人民为什么要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学习刘少奇、邓小平、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贡献,增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观看权威教授、专家、学者的讲座录象,不仅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而且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

(二)防止心理效应对显性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

1、防止出现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个效应启示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超限效应的影响,致使显性教学让学生产生厌烦、排斥和逆反心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防止出现链状效应。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及时消除个别消极、错误思想影响,防止不良学习风气的扩散,对提高显性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提高《概论》课显性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多角度去分析,才能不断创新,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以隐性教学为辅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开放性、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需要隐性教学手段辅之。与传统时代不同,改革开放之后,而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大学生受各种思想、文化意识的影响,资产阶级金钱至少的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形成,如何摆正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关系,他们有着种种复杂和矛盾的心理,面对社会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道德失衡与腐败问题,使得大学生思想意识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因为一方面正面的思想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从时空的范畴来说,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这种短时间内进行的教育,其作用和影响力十分有限,这种教育活动产生的效果,常被来自社会的负面因素所消解,这决定了隐性教学法在这一域里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的自主性、独立性,需要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尊循平等、交流、沟通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等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才能教与学互相促进。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隐性教学更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的的需求。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要遵循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把主流社会价值意识从认知到自觉追求再转化为理想信念,形成思想政治素质,是极其艰巨和困难的一项工作,需要在显性和隐性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

四、显性与隐性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一)采用问题式教学。在讨论、辨论中探讨问题,求证是非,分辨真理与谬误。学生思想相互交流和沟通,会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辨证思维,在全面思考和求证中,达到认识能力的提高,如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为什么中国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解放思想为什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什么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等等,问题教学可以激发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收”与“放”的度和火候,“放”是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氛围中调动他们思想积极性寻求问题的解决,“收”是在适当的环节中进行指点,辅导与启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收”“放”自如是显性、隐性现结合教学的艺术体现。

(二)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利用网络的视觉、听觉等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和兴趣。运用视频资料进行案例教学,例如利用《复兴之路》系列片,进行中国近现代国情教育,了解近代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新民主义革命的任务,利用政治短片如“五·四运动”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渲染教育,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欣赏和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大三通”系列报道到,认识海西建设和祖国统一发展进程,还可以通过阅读网络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寓教于景,显中有“隐”,隐中有“显”。

(三)网络视频和课件教学要与其它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演讲式教学。视频的情景交融、有助于营造氛围、增强感染力。《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决定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对国家、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才有担当国家和社会责任的使命感。结合视频和课件的演讲式教学,对提升情感教育的功效具有显著的作用。可采用教师的演讲,学生的演讲,师生共同的演讲,即兴的演讲和有准备的演讲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写讲稿中收集材料增长知识,在锻炼口才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培养情感。显性教学发挥引导主流、统一认识的作用,隐性教学展现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个性追求,这样就能实现《概论》课教学一般目的与特殊目的的结合。

第二、运用多媒体进行讨论式教学。视频提供的材料是直观现实的有情节的社会事例,学生观看之后容易理解,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视频材料进行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发言,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讨论能够把心中的想法、疑问说出来,教师才有“惑”可“解”,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传道”、“授业”与“解惑”对于《概论》课教学来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显性教学的“传道”、“授业”还需要隐性教学的手段方法,作必要的铺垫。

第三、运用多媒体进行自学式教学。利用网络、课件辅导学生的自学,网络、视频和课件信息流量大,具有生动、直观和形象等特点,从写读书笔记、收集材料、写心得体会和观后感等进行网上交流,在培养自学能力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弥补了显性教学的强制灌输的不足,从被教育变为主动教育。

“解决显性教育法存在的局限和缺陷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坚持显性方法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与隐性教育法紧密结合,用隐性方法之长,补显性方法之短,推动显隐两种方法相互依存、齐头并进,共担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重任,共创思想政治教育之辉煌。”。【3】

学习《概论》课的一般目的,在于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显性”和”隐性”是教学的两种方法,根据教学目的运用好“显性”与“隐性”教学方法,做到以“显”为主,“显”“阴”结合,掌握“显”“阴”平衡和谐”,一定会使《概论》课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晓琳.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做法与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60-64.

【2】李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隐性教学法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10):158-160.

【3】董娅.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50-54.